第08章 南北對峙 高下立判
拓跋宏又問道:「『孔子所以回輪於河上』之典故呢?」,高閭不急不徐恭敬道:「『孔子所以回輪於河上』也是出自於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衛國得不到重用,準備西行見晉國君主趙簡子。行到黃河時卻傳來一個令孔子震驚的噩耗,與治國之道相同的賢能士大夫,竇鳴犢與舜華被趙簡子誅殺,於是孔子感歎曰:『美麗的黃河,波濤洶湧,浩浩蕩蕩,洋洋涓流不絕,是多麼壯觀美麗啊!我卻不能渡黃河彼岸,這是上天的安排,命中註定的事。』,隨行的子貢聽不懂孔子的意思,於是疾行向前問道:『夫子,請問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很悲痛的回答道:『竇鳴犢與舜華是晉國賢能的重臣。趙簡子未得志時,因有兩位賢才輔佐,才取軍政大權從政;等到他得志後,卻殺死兩位肱骨大臣。我只聽說剖腹取胎,殺死幼獸,麒麟不會到該國的郊邑;竭澤而漁,一網打盡,蛟龍不會潛於該國調和陰陽二氣興雲致雨;傾覆鳥巢,毀滅鳥卵,鳳凰不會飛到該國降下祥瑞。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上位君主忌諱傷害他的同類,尤其曾經輔佐自己的賢能重臣啊!連鳥獸都知道要迴避不義之舉,更何況我孔丘呢?』,孔子臨河而歎,半途折返,暫息在衛國的陬鄉,創作《陬操》的琴曲,『乾澤而漁,蛟龍不遊;覆巢毀卵,鳳不翔留。慘予心悲,還轅息陬。』,以此歌曲來哀悼竇鳴犢、舜華兩位賢人,也哀傷自己不幸的際遇。返途中,孔子走到高唐境內時,被一條正在行洪的大河擋住去路,在找不到渡船過河時,又高唱一曲,『狄水衍兮,風揚波,舟楫顛倒,更相加,歸來歸來,胡為斯!』,再度隱喻哀悼兩位遇害的賢良重臣,於是勸自己回去吧!回去吧!何必在這裡讓旁人陷害呢?後來孔子回到衛國國都帝丘。」
拓跋宏有所領悟道:「趙簡子誅殺竇鳴犢、舜華,讓孔子感到心灰意冷,也為自己懷才不遇,感到前途茫然傷心不已,基於不出仕無仁義之邦,於是打消去晉國的念頭,在黃河岸邊調轉回頭。看來至聖先師孔子,與自己所提倡儒學思想的『仁義』相悖離時,便果斷轉身離開,不輔佐不仁義之邦,當他走到狄水時受阻,可能又想到當時天下『禮樂崩壞』,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邦國之間連年征戰不休,不禁對周遊列國推行儒家思想受挫,感到前途渺茫。漢族有句名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帝王行道德仁義之術,四方良臣賢將、英雄豪傑都會誠心歸附該國,《禮記‧曲禮上》記載『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只有行道德仁義之術,始能藉由身教與言教來移風易俗,扶正去邪;辦理興訟是非曲直,以禮為準繩,才能正確判斷減少紛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無法定名位、盡本分。」
高閭相當驚訝微笑道:「四書五經為漢族儒家之經典代表著作,陛下雖年少已能引經據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天縱英才,歷來少有,實在難能可貴。」
太皇太后聽完高閭講述典故後,溫和道:「舉凡大魏典章制度,詔、令、書、檄、碑、銘、讚、頌,皆由中書令高閭為文撰寫,加職任太傅為皇上講學。」,高閭下跪道:「謝二聖恩賜」。
----------------------
太皇太后道:「聽聞劉宋皇權旁落,皇室骨肉相殘,權臣蕭道成獨攬大權把持朝政,現在朝野紛亂,群雄割據,百姓饑荒,民變四起,大魏趁機攻打劉宋,一統天下,眾卿認為如何呢?」
拓跋丕道:「劉宋爭奪皇權一再起波瀾,皇帝不僅一個比一個更荒淫無道,還一個比一個更搞笑逗趣,這些驚世駭俗的奇葩皇帝,絕對讓諸位王公大臣捧腹大笑。根據密探所獲情資,劉宋第四代皇帝劉駿荒淫無道,欲求無度,尤其貪財,天性好色,喜歡到宮外不分親疏貴賤臨幸美女,甚至與其生母路太后亂倫,狎褻無度,以致兒子劉子業即位為第五代皇帝,指著父親劉駿的畫像大駡,此人好色到不擇尊卑貴賤。劉子業顧慮皇叔劉彧威脅皇位,趁其入朝拘留殿中,因劉彧體胖封為「豬王」,大肆羞辱,履次欲加謀殺;第七代皇帝劉彧為防範弟弟及劉駿諸子奪取皇位,殺盡手足與姪子,文書奏摺不得出現諱字,犯禁者一律誅殺。」,朝堂大臣們搖頭哄堂大笑。
拓跋丕比手畫足道:「現在第八代皇帝劉昱十五歲,暴戾荒誕,奇葩到令人瞋目結舌,不好讀書,愛出遊玩樂,經常甩開儀仗隊伍,肆恣在山林街道縱馬奔馳,每天帶隨從互相追逐,時而夜出晨歸,時而晨出夜歸,身邊一定帶著針椎、鑿子和鋸等刑具,隨意動手打行人和牲畜,甚至以殺人取樂,沉溺到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百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百姓不堪其擾,乾脆日夜閉戶,街上幾乎無行人。」,朝堂大夥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時。
高閭道:「陛下比劉昱小四歲,兩位皇帝資質天賦差距懸殊,孰高孰低、誰勝誰負,高下立判。劉宋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島夷快滅亡了。」
拓跋丕道:「聽聞有次劉昱突然闖進領軍府內,當日天氣炎熱,已逐漸掌握軍政大權的蕭道成,上身赤裸圓鼓鼓的肚子,臥躺的床榻上,劉昱在蕭道成的肚子畫箭靶,準備開弓射箭,左右隨從急忙勸說:『蕭道成的肚子是完美的箭靶,一次就射死,多可惜,不如換上圓形箭頭。』,劉昱覺得有理,便換圓箭頭,蕭道成才保住性命。之前,劉昱已奪娶蕭道成的寵妾,蕭道成對劉昱暗生恨意,已密謀廢帝。」,朝臣文武大臣幸災樂禍,紛紛道:「島夷快滅亡了! 島夷快滅亡了!」
太皇太后道:「南朝皇帝荒淫無道,亡國徵兆表露無疑,正是大魏出兵攻占劉宋,一統天下的好時機。」
高閭道:「此時攻打劉宋,恐有四難:一、大魏現正處於太平盛世,不宜用兵;二、攻城掠地困難,不一定能守住;三、戰禍連連,耗費巨資糧草,勞民傷財;四、打戰耗時耗力,無法休養生息。」
太皇太后不以為然道:「大魏自開國以來,歷代帝王致力於南北統一,六軍早就準備妥當,兵精糧足,像閃電般雷厲風行可以摧枯拉朽,一舉擊潰劉宋,勝利在握,哪來的四難呢?高閭歷事四朝元老,博綜經史,文才儁偉,下筆成章,屢屢上呈表諫,陳詞慷慨激昂,反對攻打劉宋。現島夷皇室紛亂、權臣把持朝政,朝野動盪不安,民變四起,劉宋面臨亡國之際,由大魏一統天下,乃是順乎天理,合乎民心,替天行道,當時機成熟就攻打島夷,蠶食鯨吞,逐步完成南北統一大業。」,文武百官齊呼:「臣等克服萬難,使命必達,完成統一大業!」,二聖起身退朝,拓跋宏恭送太皇太后回太和殿。
註:南北朝歷史地圖
ns13.59.22.23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