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下首創 尊親養老
太皇太后向馮熙道:「男女囚犯本身沒有犯罪,因行連坐法被關入大牢,把這些受到株連者,釋放回家種田去吧!」
「為什麼?這不像妹子的作風呀!」
「兄長貴人多忘事,三十多年前,我們的叔父馮邈因戰敗投降柔然,馮氏家族滿門抄斬、家破人亡,男眷全部被處死,僅兄長逃走倖存,家族女性全部被沒入掖庭幹苦役。我聽到他們受牽連入獄,想到自己相同的處境,全部釋放他們,連同輕罪一起釋放,回家種田增加農糧減少飢荒。皇上下詔書要求官吏從輕量刑,減少株連」
太皇太后道:「鄧翠茹的殺夫案,句句屬實嗎?」
馮熙道:「李一寶宗主是北方豪門大族之一,李奇賓確實是地方惡霸,連官府衙門都怕他,他的案子沒有人敢接辦。此案是李、鄧兩家族的事,家務事不屬於《魏律》範圍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剪不斷理還亂,清官難斷家務事,官府不應該也不適合介入人家的家務事嘛!在籍坊的女囚,許多都是出嫁後受到夫家的欺凌,求救無門只好挺而走險自行了斷,誤入歧途鋃鐺入獄。鄧翠茹的殺夫案鬧得洛州滿城風雨,我與許多人都很同情她的境遇,但依《魏律》殺人者死,處以死刑,我也愛莫能助。」
拓跋宏道:「鄧翠茹長期求救無門、忍氣吞聲,受盡丈夫的欺凌,才會憤而行兇,朕很同情她,不要處以死刑,改無期徒刑,等到天下大赦就可以出獄照顧兒子。聖母聖后,這樣做可以嗎?」
太皇太后點點頭道:「鄧翠茹殺夫情有可原,死刑改無期徒刑,大赦放她出獄照顧家人。」
太皇太后道:「漢族女子出嫁只要犯『七出之條』,指不孕無子、紅杏出牆、不孝順父母、饒舌多話、偷盜行竊、嫉妒無量、身患惡疾等七件事,丈夫可以用一紙休書把妻子離棄。而女子遭到丈夫非禮對待,卻不能用一紙休書把丈夫離婚,男女在婚姻隱藏諸多不平等。」
拓跋宏道:「近年來,發生大規模饑荒,買賣婚姻盛行,女子遭到欺凌有耳聞,若再不制止家庭悲傷發生,恐籍坊女囚人數會不斷攀升。」
「皇上下詔書凡在各州郡買飢民的妻妾者,盡量讓其回歸原夫家。」
「兒臣遵旨」
「漢族男尊女卑,要求女子以夫為天,設了許多刻薄的框架限制女子,文化習俗充斥男女不平等的教條。男子可以擁有『三妻四妾』享齊人之福,以『七出之條』休離妻子;而女子被要求『從一而終』、『一女不侍二夫』,遇人不淑不能休夫,任其宰割欺凌,鄧萃茹就是最好的例子。皇上下詔書妻妾受到丈夫非禮可以訴請離婚,男女同時擁有離婚與再婚的權利。」
馮熙驚訝道:「兵荒馬亂男子作戰死亡者眾,女子改嫁再婚是很平常的事,但女子遭到丈夫非禮,可以提請離婚之訴,納入《魏律》法保護女子為天下之首創,將來男子被女子休夫,面子往哪兒擺呢?」
拓跋宏道:「鮮卑族崇善尊母文化,向來女尊男卑,夫妻雙方對姻婚不滿都可以提出休離,融合胡漢婚姻習俗,開創獨樹一幟的《魏律》。」
馮熙搖頭道:「大魏出嫁女子遭夫家非禮,可以提請休夫離異,爾後誰敢娶大魏女子呢?」
太皇太后瞪著馮熙道:「馮誕、馮修都迎娶素有『女國』之稱的鮮卑族女子為正妻,只要善待妻妾就沒有事了,兄長瞎操什麼心!」,拓跋宏與馮誕莞爾一笑。
太陽慢慢收起赤烈的光芒,天空換上柔和的雲彩,街道許多老年人靠著乞食謀生來回遊走。
馮熙宴請眾人在北邙寺用齋膳道:「現在大鬧饑荒,洛州糧食有限僅能給大家粗茶淡飯,有招待不周之處請見諒。」
李沖道:「洛州老年乞食者、殘疾者不少,都被子女棄養嗎?」
馮熙道:「大魏建國初期戰亂連連,男子打戰受傷成殘疾,或年青人戰死沙場,獨留老弱婦孺在家裡,或犯下刑案入監服役無法奉養家中老年人,要如何安置眾多孤苦無依的老年人,是朝廷亟需解決的難題,不僅洛州如此,其他州郡縣也面臨相同問題。現在平城有養老制度,奏請盡速擴大全國。」
太皇太后一面用膳一面道:「文成帝在位時,以京師平城為試金石,年滿七十歲以上的耆老到太官廚食集中就餐,保障有生之年不餓肚子,由皇室撥款支付耆老安享晚年為首創養老制度。現在國庫稅收充盈,尊老養老應大張旗鼓地提倡與宣揚,並再擴大全國各地實施,如邀請耆老於太華殿共進晚宴、贈送衣服、賜杖與日常器皿,另救助貧苦百姓及病殘群眾。」
李沖坐在太皇太后的旁邊道:「臣奏請四點養老制:第一、頒布律令作為養老政策的重要保障;第二、撫恤對象不限曾立下汗馬功勞的耆老,擴大邊疆駐軍兵士、流放囚犯以及罪犯家屬,凡年滿七十歲者均為撫恤對象,並減輕賦稅徭役和刑法;第三、另訂『七十以上一子不從役』,使耆者在晚年有兒子陪伴照顧;第四、凡重大刑案的囚犯,若家中有七十歲以上的耆老,可侍親至離世後再去服刑,此為『存留養親』制度。」
太皇太后深情看著李沖道:「好極了!首創天下的「存留養親」制度」
拓跋宏道:「漢代推崇『以孝治天下』,兩晉以《孝經》立為官學,都宣揚敬老尊賢的孝道文化,大魏若想要更有效的統治多數漢民族,應以孝德為共同典範,讓漢族對鮮卑族政權產生文化和心理的認同,從而達到穩定北魏政權的統治目的。因此,必須向天下人弘揚敬老養老美德,引領風潮教化百姓,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只有強調個人對家庭的孝,才能確保個人對國家的忠。由朝廷來嘉獎孝敬老人的事跡,激勵百姓行孝,如此可解決遊盪在各州郡縣大批無人侍養的孤寡耆老,老年贍養問題獲得解決,年青人安心投入勞作,促進大魏經濟發展與各民族和諧,最終穩定大魏統治政權,養老制度一舉數得。」
太皇太后微笑道:「大魏大力發展尊老養老制度,增強各民族臣服於拓跋鮮卑的政權,減緩衝突矛盾,有利於保衛政權的穩定,皇兒清楚明白此關鍵點,顯示治國理念進步神速。」,拓跋宏靦腆微笑,大家繼續用齋膳。
ns18.191.238.2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