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妒英才 壯志未酬
元宏病情再度加重,元澄與諸皇弟親王在左右侍奉,元勰向瘦骨嶙峋的元宏奏報軍情道:「任城王之弟元嵩攜帶三件兵器,脫下頭盔衝鋒陷陣,勇冠三軍大敗齊軍,殺死並擒獲敵軍數以萬計,陳顯達兵敗逃回南齊。」
元宏躺在軍床喜悅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道:「任城康王[1]大有福德,文武人才皆出自其門。賜元嵩為高平縣侯,帛二千五百匹。」,氣聲微弱又道:「朕最近經常夢到文繡、元恂、李沖,自覺天命已將盡了。」
元勰跪在床邊哭泣道:「統一大業等著陛下龍體康復來實踐,雍州之役大捷,留下部分兵力鎮守,奏請陛下馬上北返回洛陽靜養龍體。」
元宏臉上毫無血色流淚點頭,對著元禧道:「朕的後代子孫,若荒淫無道,皇弟們觀望之,能輔佐就盡其所能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不能由他人奪走祖宗大業。」
元禧哭泣下跪道:「臣弟不能有僭越之心,必竭盡全力輔助皇太子。」,元詳下跪道:「臣弟輔佐皇太子絕無二心。」,在場所有人都淚流滿面。
-------------
六軍浩浩蕩蕩來到谷塘原的行宮,元勰幾乎寸步不離照顧元宏,白整低聲道:「祭祀品已備妥,請彭城王主祭。」
元勰趁著元宏小睡,大步走到宮門外,點燃三柱清香跪在地上,恭敬三拜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大魏國彭城王元勰願折陽壽三十年護持元宏大帝的天命,祈求皇天后土憐憫元勰忠貞之心,延續大魏國皇帝的慧命。」,再行三拜九叩大禮,再走向佛陀菩薩恭敬虔誠禮拜,恭誦《藥師佛經》、《心經》數遍,最後道:「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元勰祈求佛陀菩薩消災祈福,為大魏皇帝延長壽命,將來必蓋皇家佛寺還大願。」,虔敬再行三拜九叩大禮,回到寢室照顧元宏。
-------------
元宏氣若游絲流流淚道:「朕病症已轉惡疾危在頃刻,生死已定,現在只是苟延殘喘,命不久矣。現在雖然打敗南齊,但國家安危仍存在,江山社稷只能靠你,霍光以異姓受託大任輔佐幼帝,何況你是賢能的親王,更要盡心盡力輔佐少帝元恪。」
元勰放下湯藥,泣涕下跪道:「布衣卿相能為知己而死,何況陛下是臣弟至親的兄長,又得陛下的寵信提攜才有今日,長期參與軍國大事,統領六軍,權傾一時,光輝顯赫,國內無人可及,臣未辭退勇於接受要位,勤奮處理國政,竭盡股肱之力,加以忠貞。這全是仰望陛下有如日月之明鏡,寬恕臣弟未請辭之禍害。
現在又任宰相之位,處理機要軍國大政,高功震主必引人嫉妒招罪。昔日周公旦盡心盡力輔佐周成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説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成王年紀小弄不清真假,對叔父周公不信任,成王如此賢明,都不免了懷疑,更何況愚臣呢?陛下雖然愛護臣弟,恐怕這不是讓臣弟善始善終的做法。」
元宏默然不語思慮一下道:「朕所想的就如你所言,實在很難拒絕之理。」
「請陛下賜予臣弟詔書,辭退所有官職。」
「朕唸遺詔,你來代筆!」。
元宏一面落淚一面道:「皇太子元恪,你六叔彭城王元勰人品清廉,淡泊名利,清規戒律,如白雲潔淨無染,厭惡繁華捨棄官職,其心如松竹般高風亮節。朕年少就與他非常親密,志趣相投,相互提攜。元勰思慮深遠,胸懷遠大,每次請辭朝廷官職,都因朕的重託與牽絆才不忍遠離,豈能委屈彭城王的志向呢?朕百年之後,就順從元勰的志向,辭去所有官職,順應其謙退之本性。切記!不可重蹈周成王猜忌周公旦之錯事,沒有聖人周公旦輔佐周成王之事,就不會有謠言誤解之憂慮,也是一件好事。元恪是孝子,不可聽信讒言,不可違背父皇的遺詔。」
元勰寫完遺詔下跪敬呈元宏閱覽,元宏的手不停顫抖加蓋御璽,元勰道:「謝陛下恩賜!」,將遺詔折好放進長袖內。
徐謇端湯藥進來道:「吃藥的時間到了!這句話陛下雖然不喜歡聽,但身為太醫本於職責,還是要說真話,氣氣陛下。」
「可惜呀!朕現在連憤怒的力氣都沒有了!」
「陛下喝下渴藥,可以大聲駡臣,甚至殺了臣!」
「別用激將法了!」,嘴角微微上揚,慢慢一口接著一口喝下湯藥。
-----------------
夜裡微風徐徐,元宏召見元澄、皇弟親王、徐謇、白整等人隨侍在側,眾人淚流不止,元宏道:「元勰再寫一封遺詔!大魏長久以來,後宮女主臨朝稱制,干預朝政,違背陰德,天理難容,咎由自取,自絕於天。馮月華想如法炮制文明太后,挾持少帝掌理朝政,若不盡早殺之除害,恐重演東漢末年亡國禍事。
朕駕崩後,賜馮月華在別宮自盡,用皇后禮儀安葬之,以掩飾馮門之大過,也保住朕及皇家的顏面;後宮凡三夫人以下的嬪妃,賜予撫卹金,全部遣送回家各自婚配;誕下皇子的嬪妃,跟隨皇子前往封地安享晚年。」,元勰淚流不止一面聽一面寫遺詔。
元宏用非常微弱的氣聲道:「後宮龍城派外戚勢力龐大,京師軍力空虛,僅于烈率領禁軍鎮守,朕擔心馮月華勾結龍城派趁機在洛陽發動兵變奪皇權,務必賜死馮月華,並保衛皇太子元恪至魯陽會合登基,在危急存亡之際,要派人秘密完成兩項任務,實屬不易。」
元宏輕握元澄的手道:「朕與六叔在南伐意見經常相左,朕應先休養生息,不該急躁南伐,任城王是社稷忠貞諫臣猶如西漢的汲黯;元嵩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賢才,朕殯天後,派元嵩回洛陽保護皇太子至魯陽登基。任城王一定不會辜負朕,元嵩也應當不會辜負任城王。元詳與白整回洛陽,賜死馮月華。」
「臣等克服萬難,使命必達,請陛下寬心養病,萬歲萬歲萬萬歲。」
---------------
幾日後,元宏咳出大量鮮血,徐謇淚流道:「陛下病入膏肓,金針解藥已吃完了,華佗再世也回天乏術,臣無能為力,罪該萬死。」
「朕還有事要交代彭城王,你們都先退下。咳咳!」
「陛下先休息有事明天再說!」
「咳咳!朕擔心沒有明天,一定要交待清楚遺言,朕要穿著文繡贈予的龍袍、冠冕、鎖子甲、內衣、千手觀音玉珮,配戴『精融寶刀』,才能安心離開人間,到天國與文繡再續前緣。六弟再寫遺詔,等元恪順利登基,昭告天下!」
元勰寫完數張遺詔呈給元宏閱覽,元宏用顫抖的手拿起御璽蓋在遺詔上,咳嗽加劇道:「上天給朕如此短的天命,五歲登基稱帝,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帝,親政掌大權僅九年,一日當兩日,日理萬機,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庶務,朝夕不倦。我還有很多未完成的遺願,為文繡、元恂平反,為元瑤長公主、蘭陵公主舉辦婚禮,為先父皇獻文帝在洛陽蓋永寧寺,在伊闕石窟造真容佛陀像,整肅北方秀容部落與宇文部落的雁臣,提高並補償北方武將待遇,繼續漢化統一華夏..….。」
元宏吐一大口鮮血斷氣,公元四九九年四月一日大魏一代帝王在谷塘原駕崩,在位二十八年,享年三十三歲,元勰哽咽泣不成聲,十分悲傷。
---------------
元澄與元禧、元勰、元詳、徐謇、白整等人,流露出哀悽的神情,向元宏三叩九拜,元澄道:「南齊陳顯達剛撤軍未走遠,此時若發布國喪,恐引發敵軍反攻雍州,魏軍陷入兩難危機。」
元勰道:「我贊成任城王秘不發喪,將陛下的龍體暫時放在安車內,侍奉、看診、進膳、出入如平常一般進行,幾日後抵達宛城的郡廳,秘密買棺材放入安車內運回洛陽,千萬不能讓國內外、六軍知道聖上駕崩,否則軍心大亂,引進南齊反攻雍州。」
元澄道:「依遺詔馬上派遣中書舍人張儒與元嵩快馬加鞭回洛陽,請皇太子至魯陽會見大行皇帝;元詳、白整也隨元嵩的軍隊回洛陽,賜死皇后馮月華。」
元勰道:「我想秘密返回洛陽,向殿中尚書于烈與東宮太子府的官員說明原委,詔請皇太子至魯陽登基即位。」
元澄道:「單憑張儒與元嵩兩人是不足以說服于烈與東宮官屬,讓皇太子至魯陽,還是彭城王想得周到,此行任務相當危險且艱巨。」
元勰看著元宏的遺體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呢?陛下請賜臣弟力量與智慧,這兒就由任城王處理,咱們相約在魯陽會面。」
元澄道:「唯有彭城王能統率六軍,殿下快去快回,只要南齊不反攻,必可安然護送大行皇帝的靈柩至魯陽。」
ns3.136.17.23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