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秘繪宮闕 外交博弈
夜闌人靜,紫宮依稀聽見犬吠聲,由遠至近斷斷續續,拓跋宏在勤政廳批閱堆積如山的奏摺,馮迎男一面分類整理一面道:「陛下再不回紫宮處理政務,最高政令、掌管機要、發布詔書的中書省,這段期間官員坐領乾俸無所事事,一切政務都停擺。以前沒有太皇太后的口諭或批示,政令不出;現在沒陛下的御批,政令不出。時過境遷,陛下終於親政,倘若走不出悲慟恐危及國之根本,群臣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堪呀!終於把皇上勸回來,阿彌陀佛。」
拓跋宏嘴角微微上揚,起身望著窗外的天空,看著銀盤裡的月娘低聲道:「朕一直銘記文繡生前的六字箴言─『隱忍、不爭、執著』,韜光養晦十多年終於親政,她的遺願朕會一一履行實現,加倍補償她。」
「林貴人生前講的話,字字珠璣,句句箴言,陛下重情重義一直銘記於心,念念不忘,不枉她的犧牲。」
清晨天未亮,太華殿早朝鐘聲響起,大臣魚貫而入,拓跋宏獨自走進殿內,雕飾精緻的龍椅擺在大殿正中間的高臺階上,群臣紛紛下跪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拓跋宏紅著眼睛道:「眾卿平身!聖母聖后在世經常與朕一起召見群官,討論軍國大事、百姓政務,崩世後寡人獨自與公卿大臣共論政治,談及喪禮更是無限追思與悲痛,猶如茶毒五臟六腑的摧毀與絞痛。」
中書令李沖拱手作揖道:「各國紛紛派遣使臣來弔唁,依禮制國喪百日後,基於禮上往來,大魏應派使節回禮,一是答謝他國的祭拜,二是宣示大魏的國威,尤其前往南齊使臣務必慎選人才。」
「自南齊蕭道成建國以來,大魏出使南齊高達二十五人次之多,南北使臣往返有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通商互市也十分活躍。日前,成淹與南齊使臣裴昭成外交過招取得勝利,陞遷成淹為侍郎,賜一百匹絹,朕再派成淹出使南齊如何呢?」
「此次外交使臣要出使南齊,在他國的疆域之內要做到有禮儀、有節氣、有利益,容不得任何閃失,否則將嚴重損及國格、利益與聖上顏面。成淹是南宋的降臣,出使南齊恐不適合,也會讓南齊蕭賾覺得我朝沒有人才,故不宜再派成淹,臣推薦李彪、蔣少游出使南齊。」,李沖道。
「秘書丞李彪外貌不錯、談吐不俗,但出身寒門、有點文弱書生,有能力擔任外交使臣嗎?蔣少游就是那位以抄書為生的漢人『平齊戶[1]』,曾任中書省的寫書生,因書法獨樹一格、才華橫溢,得到高允的賞識,推薦任中書博士,此人有何能力擔任外交使臣嗎?」
「李彪博學多聞、才能卓越,忠誠正直,言辭與神色都非常嚴厲強硬,很合適外交辭令,絕對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賢才,曾接待南齊外交使節劉纘,也曾赴南齊弔唁蕭高帝;中書省的蔣少游為臣的下屬,專精於建築,更勝於王遇,機敏有巧思,兢兢業業,正與臣、王遇、董爾、董爵共同設計明堂、辟雍、圓丘、太廟、萬年堂等建築,命他出使南齊觀摩考察建康的宮殿,秘繪都城規劃及宮苑形制,爰此臣斗膽奏請李彪為正使、蔣少游為副使,共赴南齊完成艱巨任務。」
「既然李中書如此力薦李彪與蔣少游,就命二人任正、副使節共赴南齊。」
「南齊蕭賾皇帝一定會因裴昭明在弔唁時,被迫將紅色朝服換成白色喪服,感到屈辱而刁難報仇,爰此必須提高此次出使的規格,奏請暫升李彪為員外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衛國子。另外,臣聽聞蕭賾非常喜好圍棋,再加派大魏第一圍棋高手範寧兒與李彪、蔣少游同行出使南齊。」
「奏請照准。」
李彪、蔣少游兩人樸實無華,年齡身長相當,與皮膚黝黑個子矮小,臉上常掛稚氣笑容的範寧兒一同出使南齊,乘坐馬車跋山涉水來到齊國京師建康城外,蔚藍天空、風和日麗、草木蔥蔥、街道繁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李彪對蔣少游、範寧兒道:「兩國外交使臣經常設局刁難對方,咱們要謹言慎行,凡事提高警覺,不能出一點兒差錯,有辱聖命。」
範寧兒微笑點頭,蔣少游道:「第一次出使南齊,身負重任,克服萬難使命必達。」
李彪向守城的侍衛遞上國書表明身份,一位氣宇不凡溫文爾雅的男子迎面而來,拱手作揖道:「齊國主客郎劉繪奉命迎接魏國正副使臣李彪、蔣少游,我大齊國皇帝為你們接風洗塵,特舉行盛大宴會,誠摯邀請閣下共襄盛舉。」
李彪拱手作揖道:「感謝齊國皇帝設宴款待。」,李彪等三人坐上劉繪準備的豪華馬車,徐徐駛過長街,車輪轆轆聲寂寥且單調,不久來到金碧輝煌的皇宮,三人下馬車在劉繪的引領之下走進大廳。
宴會大廳布置的美侖美奐,輕紗薄幔輕輕擺動,宴桌擺滿金銀琉璃器皿,李彪雙手捧著禮物,蔣少游、範寧兒跟在後面,眾目睽睽踏出穩健步伐緩慢走向五十歲的蕭賾皇帝,拱手作揖道:「使臣李彪、蔣少游代表魏國皇帝答謝,貴國派使臣到魏國弔唁,特回贈禮物深表致謝。」
劉繪代表齊國收下禮物,蕭賾道:「賜上座」
李彪、蔣少游同坐在一張大宴桌,範寧兒獨坐在後座的小宴桌,蕭賾道:「齊、魏兩國在馮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時期,兩國交流頻繁,友好持續升溫,期望未來兩國情誼如磐石般堅固。」
此時,司儀大聲道:「開宴,奏樂!」,宮廷樂隊正準備演奏。
李彪即刻起身拱手作揖道:「魏國太皇太后剛過世,舉國哀痛,請勿在吾等面前演奏尋歡作樂,卿等或許無法體會國喪之痛,但我國皇帝天性仁厚孝順,無限追思太皇太后撫養之德,去年三月朝臣剛除去衰服,但我國皇上仍穿素服從事。裴昭明與謝竣曾到魏國弔唁應知此事。吾等要求不要奏樂,希望卿等勿見怪。」,蕭賾示意讓宮廷樂師撤離。
宴會中,彼此互相敬酒,熱鬧非凡,劉繪突然問道:「魏國皇帝如此孝順太皇太后,為何不遵照古禮,守喪三年呢?」
李彪胸有成竹道:「《論語‧為政》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健在時,要按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時,要按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但《論語‧陽貨》記載孔門十哲之一的宰予曰:『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子曰:『汝安則為之!』,孔子對宰予說:「你只要安心就做吧!」,由此窺知三年之喪可以折中期限,避免禮樂崩壞天下大亂。
我國太皇太后在世時,皇帝非常孝順是出名的孝子,感念養育之恩,慈訓之厚德,在朝臣的請求之下,採納折中微調禮節,以符合倫理、道德、文化、國情之需,惟皇帝三年不卸載喪服,有何失禮之處呢?又皇帝守喪三年,誰來處理軍國大事呢?」
劉繪又道:「難道魏國宰相與大臣無法為皇帝分憂解勞嗎?一國僅靠皇帝一人治理國家嗎?」
李彪耐著性子鏗鏘有力回答道:「歷朝歷代屢屢發生權臣總攬大權架空皇帝成形傀儡,如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天下紛亂戰爭頻繁,我國皇帝如三皇五帝神聖,身為人臣誰能代替皇帝管理朝堂大事呢?請問貴國處理軍國大事,是大臣呢?還是皇帝呢?」,劉繪看了蕭賾一眼,茫然不知如何以對。
ns18.223.112.1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