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感謝各位有將小說讀完的讀者,多謝大家肯花時間閱讀,也感謝你們對小說中一切缺陷的包容。 希望這次閱讀體驗不會令你失望。
另外要特別感謝老友Peter Cheung,Wilfred Wu,與我女兒Chloe在讀過小說初稿後給我的反饋與支持。感激不盡🙏🏻😘
最後定稿的完整小說可以在這裡下載:
2019年我與外甥女的那段經歷,我視之為上天𧶽給我的小說題材,心想若連這麼曲折離奇的經歷我也無法將它改寫成小說,那麼我一直以來的願望便都只是吹牛,我根本沒資格去奢望自己能成為作家。
然而從一開始我就認定,舅父拯救外甥女的故事骨幹是不會有讀者感興趣的,所以我作過很多將人物關係改寫的嘗試。譬如寫香港電車男援助內地美女表妹可以嗎?還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愛情故事啊...... 又或者講一個落魄老拳手在內地幫助有困難的後輩如何?協助對方的過程或許還可以演變成一個互相救贖的故事呢......
這些反覆思考,試過執筆卻又很快放棄的過程持續了接近三年。在這段時間裡,我個人、香港、以至全世界都經歷著變化。全球新冠疫情令世界突然變得封閉,在這接近三年裡我只曾兩次回港看望母親;香港頒布的國安法撲息了街頭的火焰,但灰燼中大家仍感到有東西在悶燒;我女兒在澳洲畢業了🎓🎉,並已投身社會,我覺得自己這生的責任應該算是做完了吧;然後我遇上了我現在的妻子,真想不到自己竟然又會走去做老襯😅
時代快速轉變,日復一日的生活瑣碎,我感覺自己快將徹底放棄要寫小說的念頭了。然後,我忽然想起了曹雪芹的《紅樓夢》。
疫情在2020年初首次爆發期間,深圳市面一片蕭條,這段大家都在自我隔離的期間帶給我唯一的一件好事,就是我有時間將蔣勳老師主講的160集《細說紅樓夢》錄音講座全部聽完,並追隨老師指導與講解,首次將80回脂硯齋本的《紅樓夢》完整讀上一遍。之後意猶未盡,又找來劉心武老師在《百家講壇》的視頻講座,看他對這部千古奇書的獨特見解,當中有證據確鑿的考證,也有純粹臆測的猜想,我發覺自己對《紅樓夢》越來越感興趣了。
這真是一部豐富有趣,還將社會各階層人性刻劃得極之深刻的小說啊!但有一個問題一直繚繞我心中:為什麼曹雪芹要寫《紅樓夢》?
經歷家道中落,陷入貧困潦倒,在曹雪芹攜著家小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時,他為什麼不花心思去搞錢?而是在一個沒有網紅帶貨,也不能靠賣文章糊口的時代,花十年時間,經歷五次增刪,創作出一部只能以手抄來傳閱,至今又不知道已有多少散軼的《紅樓夢》?
為什麼曹雪芹會有心情在小說中大談廚藝、園林、中醫藥、戲曲等等細節?這些近乎精雕細琢的描寫,對快要瘦死西山的曹雪芹來講,一切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
若問曹雪芹自己,我猜他也答不出一個會令所有人滿意的答案。但顯然,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有樂在其中。能夠將自己少年時代那些難忘的經歷,曾經踫上過各式精彩的人物,與切身感受過刻骨銘心的情感,都通通紀錄在紙上,我猜他捧著書稿時一定會很開心。
曹雪芹從沒想過要通過寫小說去達到其它別的目的,這應該就是我在自己小說中提到過的,無所為而為了。想到這裡,我決定不再去考慮題材會否吸引讀者的問題,就將舅父拯救外甥女的故事寫下來好了,還參考曹雪芹「真事隱,假語存」的寫作手法,我決定要放手去幹了!
為了讓主角張璡能有一個思想交流的對像,也為了反映2019年香港動盪的時局,我加入了張康這個衰仔。原本只想讓他來當個陪襯,以襯托出張康與凌小松兩個分別在中港兩地生活的年青人的心態差異。但寫著寫著,經過反覆修改,再回頭重看稿件,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寫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張璡是現在的我,而張康就是三十年前的我,小說變成了兩代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我的一次反省,也變成我與自己的一場和解。一部小說,將兩個時代的自己連繫到一起,真是始料不及啊。
但當張璡與三十年前的自己喋喋不休時,小說對凌小松這個本來想當然的主角,便可能有點不公平了。想到大家既然有耐性讀到這裡,我就不妨在此送你一個彩蛋:事實上,凌小松這個虛構的名字是有寓意的。
《小松》本來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
自小刺頭深草裡,如今漸覺出蓬蒿,10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J2J5rQjaz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所以曾被世人冷落的小刺頭,將會是大家都要抬頭仰望的凌雲木。凌小松的名字是我的期許,也是我的一份祝福。
最後我想講,若有讀者覺得小說裡的張康好像不夠叛逆的話,我的解釋是,因為三十年前的我其實也不算十分叛逆,何況當年沒有社交媒體,社會上更沒有不負責任的成年人會將我推上不歸路。
最後要再次感謝大家花時間閱讀拙作,感恩我們有過這段緣份。
謝謝。
10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y6jiVEbnD
2022年10月20日10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BP4sDHVrd
前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