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颼颼,向箕谷道襲去,狹窄的通道,讓冷風更加刺骨凍人。只見谷道遠方軍旗飄揚,浩浩蕩蕩開來,不一個時辰,漢軍已經佔領了箕谷要地,就地安營扎寨。
「步兵三千、騎兵一千有餘...怎麼看都太少了。」姜維若有所思地說道。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是沒落的望族後代。年少時父親姜囧與羌族交戰中陣亡,兄長姜隱則是在反叛馬超的行動中壯烈犧牲,後來因襲父親的功績而成為天水郡中郎。由於少孤,其母盡心照顧與栽培,姜維深受母恩而事母至孝,並潛心修練武術與儒術,其中尤以槍術與漢末大儒鄭玄的思想最為得心應手。自幼眼見邊疆的亂事頻發,再加上儒家積極出世的耳濡目染之下,成為一位胸懷大志的青年。
「伯約,為何要千里迢迢從冀城來到這裡?很明顯這已被蜀軍佔領了,我們應該快點離開才是。」尹賞反倒是很害怕,暗自認為不該隨同姜維一起。
「尹兄,你可知這是誰的部隊?」
「這大旗『趙』字,一定就是趙雲了。倒是…此問意義何在?」尹賞很是不解,只想得快點離開。
「連我們關西邊陲地帶都曉得趙雲的威名,尹兄再看看趙雲的部隊數量...」姜維指著下方營帳,許多漢軍正在修築鹿砦,而尹賞則是觀察其中端倪,略有一些時間。
「我懂了!是疑兵之計!目的是為了吸引我軍主力對吧。」
「但蜀國究竟會進攻哪裡?」尹賞不解。
「這樣說好了,尹兄覺得哪裡是蜀軍搆得著,然後可以出其不意拿下的?」
「不可能是長安,攻取東三郡也沒有意義…難道是…隴西三郡!?」
「尹兄一點就通。沒錯,倘若我是諸葛亮,一定出祁山、進軍隴西!」姜維自信的看著更遙遠的西方,暗自比劃著作戰計劃。
隴西地區,自華夏文明始,處於胡漢混雜的地方。東漢時,西方羌族時常動亂,朝廷為免於平亂來回奔波的耗費,於是令士兵就地駐紮。這西方兵團長期與異民族交戰,使此地武風盛行,成為東漢最強部隊。後來董卓、馬騰、韓遂、馬超等人的崛起,與西方軍團甚是相關。但因為東漢的衰弱、各地軍閥割據,促使隴西之地再度發生許多亂事。自從曹操向西打通雍涼後,魏國對於此地的管控頗為消極,即便有張既、徐邈的治理,叛亂事件仍然頻繁。
「那我們也得趕快回去稟報,至少要讓馬太守做好準備。」尹賞顯得慌張,不過這好像是大部分人都會有的正常反應。
「那可不得,趁蜀軍立足未穩之際突襲,暫緩蜀軍進軍速度才是上策!」姜維騎著胯下白馬,向蜀軍陣營前進。
相較於尹賞的謹慎小心,姜維則是相當大膽。別的不說,姜維此次劫營大概只是想與趙雲交手吧。
「你在想什麼?等等我啊...」
--
公元二二八年,漢丞相諸葛亮繼承劉備遺志,誓師北伐,率領三萬人自漢中出祁山、進擊隴西,另以趙雲、鄧芝於箕谷道領五千人吸引魏軍主力。
ns18.225.234.10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