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朝橒樓和秉雅樓旁的閃光大道,低著頭避免瞥見卿卿我我的情侶,滿頭冷汗地來到明亮的公博樓圖書館。圖書館的透明電動門無聲敞開,涼得令人發寒的冷氣,在炎炎夏日中儼然是無上的救贖。綜合手中資訊,奇蹟之書位於公博樓圖書館,並且與「奇蹟隱藏於哲理與心靈之界點」之謎題有關。
姑且不論界點二字,隱藏的意涵難以忽視,恐怕正是書本存放的位置。
放眼望去,公博樓裡滿滿都是書櫃,加上為數眾多的自由空間和閱覽桌椅,若將可能放置物品的地點全部找上一輪,恐怕兩個月都無法完成。
要藏一本書,藏進書櫃總比藏到其他地方來得安全,正所謂「藏木於林,人皆視而不見」,既然放在圖書館裡,沒有捨本逐末藏進其他位置的道理;再者,既然藏於書櫃,線索必然與索書碼有關,但現有資訊卻沒有數字,無法推得正確的號碼。
隱藏於哲理與心理之界點到底是什麼意思?
哲理與心靈……
「啊!」
短促的驚呼嚇到認真唸書的同學,只得脹紅著臉飛快遠離該地。
所謂的哲理,應該是指哲學類的書籍,哲學類的索書碼從100開始,至199結束;至於心靈,則可能是心理類或宗教類的書,宗教類的索書碼為200至299,心理類則屬於哲學類的一部分,號碼為170至179;界點一詞,想必就是某二種類的交界之處。
倘若推理正確,奇蹟之書勢必藏在這個範圍裡。
公博樓的哲學類書櫃就在一樓圖書區,連電梯都不用搭,沒走幾秒就找到了。飛快掃視書名,一排又一排地確認哲學類書背,完全沒有狀似或形似奇蹟之書的典籍蹤影。輔仁大學的圖書收納與多數大學不同,各類書籍分散於不同的圖書館;以宗教類為例,雖與文學有點關係──畢竟聖經的本質就是故事嘛──卻未收入公博樓圖書館,而是歸於濟時樓社會科學圖書館。
這下麻煩了,如果真的是「介於哲學類與宗教類之間」,所謂的界點不就在兩棟圖書館間嗎?從校內平面圖判斷,公博樓與濟時樓之間的位置恐怕是淨心堂,倘若為真,情況就從糟糕變成難以理解了,況且這還違背了「奇蹟之書在公博樓」的前提原則。
書本一定就在這裡,只是位置不對罷了。
想啊,零,快用你貧瘠的大腦想啊!
所謂的書可能並不是書,書名也不見得叫奇蹟之書,摒除預設立場,說不定能有新的發現。藏書位置若不在哲學類與心理類之間,也可能在哲學類的最尾端,但我找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沒有收穫。
倚靠書櫃準備放棄,突然注意到電梯旁的樓層簡介。
西方語文書庫……?
這麼說來,白馬獲取謎語線索的對象好像是外文系的朋友,雖然有些牽強,但那名外文系朋友得知線索的理由說不定是同系的學長姊,依循這套脈絡,搭配公博樓四到七樓的西方語文書庫,倒也不失為合理解釋。
綜觀一切線索,確實沒有任何反面例證足以排除西文書庫的可能,「於不疑處有疑」是科學思考的硬道理,既然無法排除,就有檢驗的價值。
乘坐電梯前往四樓,飛快衝向西文哲學類書櫃。
外文書名很難判別,英文以外的書背根本連讀都讀不懂……正確來說,我連英文書名都幾乎看不懂了,這不是法律系獨有的問題,是每一位非外文系之臺灣學生必將遭逢的困境。
非常後悔自己高中時沒有學好英文。
西文類書籍比東方語文類少了許多,哲學類藏書卻仍汗牛充棟,或許外文學習特別重視古典哲學吧,畢竟是個連希臘羅馬神話都會研究的科系。立於書櫃前方,開啟名為「腕環機」的手環式智慧型電腦,一邊查字,一邊檢視書名。
數十分鐘後,我在索書碼169和170之間,亦即西文書籍哲學類的存有論問題各論和心理學總論間,發現一本漆黑封皮的古老精裝書。白馬給予的兩項線索獨缺書籍外觀,實在難以確定自己真的找到目標。
說不上什麼理由,這本書不斷散發異常難解的詭譎氣場。
某種不明的力量驅使我伸出右手,將之取下書架。
漆黑書籍的觸感相當特殊,皮製封面和黃金邊角也是與眾不同的異樣存在,緊緊將書纏繞的鏽鐵鎖鍊更是詭譎至極。纏住書本的鐵鍊沒有上鎖,正確來說,鍊子只是隨意繞了一圈,根本沒有封鎖與隔絕的效果。
準備解開鍊子查閱內文時,耳中傳來閉館的通知廣播。看來我只為找一本書,便耗到晚上九點半,真是可怕。
只好借回家讀了。
ns3.138.182.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