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另,萊茵的觀念比較特殊,認為機動化的步兵至少需要有堪用且能互相配合的裝甲單位作為骨幹,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配置。
落後一點的話,甚至還有騎兵這樣的存在,不過騎兵實在是悲劇就是了。
機動步兵本身就有分以戰車作為載具的部份,跟以裝甲車作為載具的部份;一般在一個機動步兵師裡頭的戰車單位集結起來,也會是一股可觀的戰力。
通常,擁有戰車的班組會為其他步兵提供支援,這種時候就像是步兵的反戰車砲一樣,只是更具機動性。
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編制的特色就能夠發揮出來了,十四師這樣以步兵為主的單位,在全部的裝甲力量集結發起攻擊下,就有讓敵人誤判是裝甲部隊發起攻擊的可能性。
基本上,萊茵因為其國力雄厚,因此很大程度上已經用這種機動步兵裝備戰車的方式取代了步兵的反戰車砲。
裝甲是弱項,不過對初期的迷你反戰車砲來說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設計本身就是走機動與火力路線的。
算是有砲塔的驅逐戰車吧
我前面的留言編輯過,您看了嗎?
萊茵本身擁有正規裝甲單位以及其他類型的戰車沒錯,火砲的部份都是以獨立單位為主。
步兵班的裝備配置在後面會提到,會沾上德二步兵小隊戰術的影子。
在萊茵的體系當中,戰車單位除了部份的機動步兵,其他都是獨立的。
先說一下,機動步兵與機械化步兵在萊茵的觀念裡頭是不一樣的東西,機械化步兵就是什麼載具都可以,但是機動步兵的載具必定是裝甲車或是戰車。
需要配合的時候,機械化步兵會跟著戰車一起前進。
這個戰術思想在這個世界觀裡頭是很新穎而且獨具特色的。
至於開戰的空襲架次,主要是因為諾維亞的空軍思想的部份;他們主張少架次高頻率,整體發展偏向空軍。
(諾維亞也是構思很奇怪的一方,地面部隊很落後,試圖單用空軍擊潰對手的那種。)
諾維亞空軍已經算是二戰水準了,但是他們是在先前與萊茵的局部衝突中才意識到空軍的重要性並開始發展的,因此實戰經驗。
初期攻勢的飛機數目算是大致合理的,因為萊茵在那片地區總共也才建設了一座機場,也缺乏防空設施,低估了諾維亞的航空水準。(萊茵相對來說也比較不重視空軍的發展,初期來說。)
海陸空三軍都擁有實戰經驗的國家少之又少,萊茵算是其中一個,所以大部份的思想都比較先進(這裡與普魯士那段時期一樣,常常動不動就打起來。)
(有的可能會奇怪到跟封建時代一樣就是了,貴族領兵的奇特戰鬥.jpg)
不過時間上有些過不去,還請見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