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6&id=119248
留言 - 寫小說的成長路徑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寫小說的成長路徑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羽璇
我也很喜歡用AI,尤其是在設計情節,邏輯推敲的時候~我會請AI幫忙分析或是請它提供更好的意見什麼的~
靈感以及創作還是要自己寫的,因為那是作者生活的歷練、感觸及天馬行空的幻想,是AI很難比擬的!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自身的文筆及能力外,善用工具也是很必要的點!
CHATGPT揪4好用
11 個月前
回覆
夏坂Moonight
沒錯👍
11 個月前
回覆
W.H.
你寫得太好了,特別是最後總結那三點,真的是一記警鐘啊!
剛好最近我參加一個讓ChatGPT評文的創挑,得到一個極有趣的經驗,放上連結跟大家分享。
[那次參賽的來龍去脈] (請務必看留言)
reurl.cc/Nql3dq
(已縮網址)
我把我問ChatGPT的問題(放了超連結)、ChatGPT對我故事的評文(放了超連結)、我參賽後的感想都寫在留言裡了。
一句話,我的感想是「現階段ChatGPT產出的文,還比不過現今創作者/評論者寫出的作品」,但是ChatGPT(以及其他A.I.工具,像是Midjourney等)一直在進化,之後會如何,其實也很難說。
不過,我還是認為人類的A.I. (authentic intelligence),要比機器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強,這或許是我的私心和期盼吧。
2 年前
回覆
夏坂Moonight
感謝青睞。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面性:「AI如果能跟人一樣思考,那還算是AI嗎?」,問這個問題就會進到《底特律:變人》的世界線。
如果AI透過數據大量學習而趨近於人腦,我不認為AI會變得更聰明,反而很可能會變笨。因為是非對錯、價值選擇太複雜了,AI真的變得跟人一樣,就只是這個世界人變得更多而已。
假想一個情境:如果AI真的能學習A論述+B論述,而產出C論述(這也是多數人類理想的思考狀況)。但C論述是否有價值、有是非、能否解決問題等等……當下可能覺得AI好用,但東西真的能不能派上用場,還是得評估吧?更何況,我相信主事者也會給AI設下學習模型的限制,免得學了一狗票奇怪的東東,把自己玩爆(某一代AI就是這樣掛的)。
結果繞了一圈,就跟人差不多啊。
反之,純粹的知識學習只會讓AI的資料庫更健全、更好用,變成輔助的工具。
台灣是個理工至上的國家,非常喜歡事情有標準答案,所以我覺得關於AI的焦慮會是其他地方的幾倍,但像我們這種習慣事情沒有標準答案的文史人、創作者、藝術家來說,是真的還好。
訊息產生是越來越快沒錯,但五分鐘產出一部兩小時電影,人腦也得花兩小時進行消化,多跟快是沒有用的,除非AI自己有消費能力。
所以我焦慮的點是 「品味高低」和「鑑別能力」,這兩件事才是資訊爆炸下可能讓人類淪亡的因素。「交給AI就好」這種想法,就是甘於把自己放在AI之下,直接投降,那才是真正人類被「取代」的一天。
最後,說壞一點,很多人在焦慮「AI如果變得跟人類一樣聰明,那怎麼辦?」,我常常覺得,呃,我們真的有很聰明嗎?你們確定AI不會步上人類後塵嗎?XDDDD
2 年前
回覆
夏坂Moonight
我去看了您的本文和GPT回覆。是的,AI非常吃文章的邏輯鍊,很多我們寫作被視為贅詞的部分,拿掉反而會讓GPT錯亂。更不用說我在本文裡提到人際關係的幽微處和各種隱喻了。我不認為程式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算能,生出來的東西能不能看也是問題。
優秀的創作者總是想著如何突破框架,但對AI來說,嚴格的分類、嚴密的邏輯、寫作的公式是必要的。但文學創作偏偏最喜歡挑戰這三者,只要稍微動一下,都會大幅提高AI需要的運算量。只要人類還願意成長,AI永遠不會是對手,最怕的就是躺平投降,把自己視為機器。
2 年前
回覆
W.H.
@夏坂Moonight,謝謝你(也別稱我「您」囉,當然我知道初次交流會客氣點^^)用心的回覆!
最近這些A.I.工具被媒體炒得太甚,好似它無所不能,其實明眼人看來,不過是玩具而已!
ithelp.ithome.com.tw/questions/10212291
但,這些A.I.工具一定會再進化,試回憶之前人類都說A.I.下棋下不過人類棋王,但經過不斷進化,最強的下棋A.I.已經贏過西洋棋王和圍棋(棋步可能性最多的棋種)棋王。
故此,我們比較警醒的人類,還是要密切觀察&時時提醒自己和他人(例如你這篇好文):
是人在使用A.I.(含機器人),而不是A.I.(含機器人)在使用人!
因為是A.I.是人類的工具,所以它取代人類低階的工作,絕對是免不了的(現在已經不少了);但人類高階的思辨、批判(目前ChatGPT評文裡完全主流的說教,最讓我受不了~)、抽象思考、文學/藝術手法、潛意識+意識的合力創作,還有愛和靈魂,都不是(現階段的) A.I.做得到的。
如果,A.I.能進展到艾西莫夫筆下的雙百人/變人,那麼,人類是該自豪呢?還是自嘆弗如?
畢竟,A.I.被餵養的(不管是程式還是資料庫),是人的大數據,它是吃人類的智慧(?也可能是垃圾⋯⋯)長大的。從某方面來說,A.I.也是某個人類社會主流思考的映照。
不隨大流的人類思考&創作 and so on,或許才可能和(日後進化的)A.I.有所區分?
啊,寫得太長了,就此打住。
再次謝謝你寫出值得大家深思的好文!
2 年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靈感以及創作還是要自己寫的,因為那是作者生活的歷練、感觸及天馬行空的幻想,是AI很難比擬的!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自身的文筆及能力外,善用工具也是很必要的點!
CHATGPT揪4好用
剛好最近我參加一個讓ChatGPT評文的創挑,得到一個極有趣的經驗,放上連結跟大家分享。
[那次參賽的來龍去脈] (請務必看留言)
reurl.cc/Nql3dq
(已縮網址)
我把我問ChatGPT的問題(放了超連結)、ChatGPT對我故事的評文(放了超連結)、我參賽後的感想都寫在留言裡了。
一句話,我的感想是「現階段ChatGPT產出的文,還比不過現今創作者/評論者寫出的作品」,但是ChatGPT(以及其他A.I.工具,像是Midjourney等)一直在進化,之後會如何,其實也很難說。
不過,我還是認為人類的A.I. (authentic intelligence),要比機器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強,這或許是我的私心和期盼吧。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面性:「AI如果能跟人一樣思考,那還算是AI嗎?」,問這個問題就會進到《底特律:變人》的世界線。
如果AI透過數據大量學習而趨近於人腦,我不認為AI會變得更聰明,反而很可能會變笨。因為是非對錯、價值選擇太複雜了,AI真的變得跟人一樣,就只是這個世界人變得更多而已。
假想一個情境:如果AI真的能學習A論述+B論述,而產出C論述(這也是多數人類理想的思考狀況)。但C論述是否有價值、有是非、能否解決問題等等……當下可能覺得AI好用,但東西真的能不能派上用場,還是得評估吧?更何況,我相信主事者也會給AI設下學習模型的限制,免得學了一狗票奇怪的東東,把自己玩爆(某一代AI就是這樣掛的)。
結果繞了一圈,就跟人差不多啊。
反之,純粹的知識學習只會讓AI的資料庫更健全、更好用,變成輔助的工具。
台灣是個理工至上的國家,非常喜歡事情有標準答案,所以我覺得關於AI的焦慮會是其他地方的幾倍,但像我們這種習慣事情沒有標準答案的文史人、創作者、藝術家來說,是真的還好。
訊息產生是越來越快沒錯,但五分鐘產出一部兩小時電影,人腦也得花兩小時進行消化,多跟快是沒有用的,除非AI自己有消費能力。
所以我焦慮的點是 「品味高低」和「鑑別能力」,這兩件事才是資訊爆炸下可能讓人類淪亡的因素。「交給AI就好」這種想法,就是甘於把自己放在AI之下,直接投降,那才是真正人類被「取代」的一天。
最後,說壞一點,很多人在焦慮「AI如果變得跟人類一樣聰明,那怎麼辦?」,我常常覺得,呃,我們真的有很聰明嗎?你們確定AI不會步上人類後塵嗎?XDDDD
優秀的創作者總是想著如何突破框架,但對AI來說,嚴格的分類、嚴密的邏輯、寫作的公式是必要的。但文學創作偏偏最喜歡挑戰這三者,只要稍微動一下,都會大幅提高AI需要的運算量。只要人類還願意成長,AI永遠不會是對手,最怕的就是躺平投降,把自己視為機器。
最近這些A.I.工具被媒體炒得太甚,好似它無所不能,其實明眼人看來,不過是玩具而已!
ithelp.ithome.com.tw/questions/10212291
但,這些A.I.工具一定會再進化,試回憶之前人類都說A.I.下棋下不過人類棋王,但經過不斷進化,最強的下棋A.I.已經贏過西洋棋王和圍棋(棋步可能性最多的棋種)棋王。
故此,我們比較警醒的人類,還是要密切觀察&時時提醒自己和他人(例如你這篇好文):
是人在使用A.I.(含機器人),而不是A.I.(含機器人)在使用人!
因為是A.I.是人類的工具,所以它取代人類低階的工作,絕對是免不了的(現在已經不少了);但人類高階的思辨、批判(目前ChatGPT評文裡完全主流的說教,最讓我受不了~)、抽象思考、文學/藝術手法、潛意識+意識的合力創作,還有愛和靈魂,都不是(現階段的) A.I.做得到的。
如果,A.I.能進展到艾西莫夫筆下的雙百人/變人,那麼,人類是該自豪呢?還是自嘆弗如?
畢竟,A.I.被餵養的(不管是程式還是資料庫),是人的大數據,它是吃人類的智慧(?也可能是垃圾⋯⋯)長大的。從某方面來說,A.I.也是某個人類社會主流思考的映照。
不隨大流的人類思考&創作 and so on,或許才可能和(日後進化的)A.I.有所區分?
啊,寫得太長了,就此打住。
再次謝謝你寫出值得大家深思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