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ecause
第六章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緒 論一、魏晉南北朝的歷史1.建安元年曹操遷漢獻帝於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東漢名存實亡2.發展歷程:共394年二、無論政治制度、民族融合、思想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特徵與意義,並且奠定了此後隋唐盛世的基礎 第一節 魏晉與南朝的門閥政治一、東漢末年門閥政治的萌芽1.門閥釋義 A.家門閥閱的簡稱,本是達官貴人家的大門外兩根柱子,經常用來榜貼本戶的功狀,代表官吏個人擁有輝煌的成就與傲人的資歷 B.東漢後,仕宦者的閥閱積漸成為家族名望、聲譽的標誌,世代做官的人家,就稱「門閥」 C.「以貴役賤」的政治型態,由閥閱世家壟斷政權,並且按門戶等級,嚴格區別士族與庶族的身份地位,藉以維護閥閱世家特權2.門閥政治的萌芽:東漢時代 A.武帝獨尊儒術,實施以才德為標準的察舉制度 a.此作法主要是在表現「以智役愚」的精神 b.儒術講究家學淵源,幾乎都成富家巨室,故選舉也難免有營私舞弊的現象 B.東漢後逐漸出現世代做官的家族,如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等,被稱為「士族」或「世族」 a.「士族」指他們掌握儒學的文化傳統;「世族」則強調他們是世代為官 b.察舉制度日壞,由於仕宦家族互相提攜,門生、故吏時思報恩,士族往往積世顯宦,成為特殊階級 c.他們的權力及地位,主要仍是經由鄉舉裡選、通經入仕而取得,是建立在個人的才德和儒學傳統的基礎上,而不是取決於以貴役賤的門閥制度二、魏晉時期門閥政治的形成1.背景:分崩離析的政局 A.無論鼎立的政權或分裂對峙的各個皇朝,其統治基礎與實力都遠遜於兩漢時代 B.亂世中,世家大族日益壯大,成為曹魏新政權選任人才的來源 a.東漢末年後,北方戰爭不斷,兵役、徭役日益繁重,人民流離失所,無以維生,不得不投奔世家大族,充當佃客、部曲、奴婢,以求自活 b.太學和郡國學到了曹魏時代,幾已完全淪廢或形同虛設,唯有世家大族尚能維持重視子弟教育(門第教育)的傳統 c.曹操因身為宦門之後,曾刻意摧殘士族,但曹魏之代漢實有賴中原士族的支持2.形成:九品中正制度 A.原因:a.漢代以來的察舉制度出現了名實不副的弊端 b.因應漢末以來社會動盪,人才流徙,無法進行鄉舉裡選的新形勢 B.實施:曹丕採陳群的建議,創新詮選人才的辦法 a.由在中央朝廷任官的本處人兼任各級中正官,將人才定為九等 b.「品」指人品,由中正官評定人物的才能道德,經司徒府核准,做為吏部詮選、任用的依據 c.強調「唯才是舉」的原則,採擇輿論,按人才優劣以定品第,不分門第高卑 C.變質:西晉以後 a.新政權為了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更需善加拉攏倚重 b.中正官多由高門士族擔任,不免徇私,故意抬高達官貴族及其子弟的人品等第,造成以官品高低決定人品及門第上下的現象 D.結果:西晉已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政治3.社會等級森嚴:士人→平民→部曲→奴隸 A.士人階級中,又有「士族」與「庶族」的貴賤之別;門第不相等,不通婚姻,甚至不同坐交談 B.士族得各募部曲(私人軍隊),叫做「義從」;庶人為求進身,往往自附於士族,叫做「門生」 C.部曲與奴隸皆屬賤民階級三、東晉及南朝前期門閥政治的鼎盛1.君弱臣強,世族子弟的定品更佔優勢 A.永嘉南渡後,東晉政權幸賴南渡士族(僑姓)與江南大族(吳姓)的擁戴而建立,王、庾、謝、桓四大家族,幾乎壟斷統治的實權 a.王敦與王導擁兵翼戴並策畫爭取南渡士族與吳地士族擁護,使東晉順利立國江南,故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諺語 b.肥水之戰時,賴謝安、謝玄力持鎮定,運籌帷幄,才能以寡擊眾,保全漢人在南方的立足之地 c.當時政權中心建康在揚州,而長江上游的荊州經濟、軍事實力相當大,形成荊、揚對立,君臣猜忌,北伐終不成 B.世族漸形成以「郡望」區別門閥高下的「門品」 C.極重視家族的「譜牒」以維繫門品於不墜,並以門品的高下為標準確立士庶之別的門閥制度 a.高門甲族:常任官品五品以上的清官高位的世族 b.次門:寒門中人品被評三品至九品者,並且累世充任最高為六品官品的家族 c.役門:指魏晉以來的庶族(寒人),沒有被評定人品的資格,即使入仕,也只能反覆充當不入流的寒官小吏2.壟斷政權,享有特權 A.占田、蔭戶和免除租稅徭役等特權 a.利用租稅徭役的豁免權,廣置莊園土地、占山封澤 b.庇蔭大量的部曲、賓客、佃客、奴婢,嚴重影響國家的財稅收入與人力資源 c.土斷制:東晉時劉裕所創 <1>原因:北方南渡的僑人不必負擔賦役,造成政府稅基的嚴重流失 <2>目的:促使僑戶、流民與世家大族控制的各種人口,變成本土居民,並且納入政府的編戶,藉以增加賦役收入 <3>作法:以土地限制戶籍 <4>結果:因觸及門閥利益而一再遭遇抗拒,世族與皇權的衝突也愈趨尖銳 <5>影響:北人與南人之間,彼此的痕跡逐漸消沒於無形;北人「南染吳、越」,南人亦能「晉語」,中原正統文化與吳、越土著文化交流 B.仕宦優先權 a.南朝前期世族子弟二十即可登仕,寒門年過三十方能試吏 b.第一流高門可以「平流進取,坐至公卿」 <1>清官:事情少待遇好,為門閥士族的禁臠,不久便能陞遷高官要職 <2>濁官:與清官相反,由庶姓寒人任之,世世悲嘆時窮運蹙 <3>梁朝俗諺:「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祕書。」 <4>趙翼《廿二史劄記.九品中正》:「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選舉之弊,至此而極。」 c.結果:庶姓離心,寒人離德,造成南朝政權更迭頻繁,國家意識低落四、南朝後期門閥政治的式微1.寒人地位上升 A.南朝四代皆定都建康,歷代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寒門,鑑於門閥政治侵蝕國本,亟需加強君權以自固,士族盛極而衰 B.世族一向鄙視吏事武職,不能勝任實務的煩勞,故皇帝大多委任寒門庶族為顧問 C.寒門庶族仍以晉身士族為榮,故士族的社會地位並未受到嚴重的挑戰2.寒人仕進之途大開:梁武帝 A.置五經博士,開館招生,專收寒門俊才,由政府供給食宿,只要能通一經,核實後即可錄用 B.鼓勵寒人鑽研經學,提高文化素質,藉以消除華族與寒人的隔閡 C.進行官制改革,以利寒門憑藉才幹、武功取得高位,與華族平起平坐3.門閥士族式微 A.原因 a.門第精神的喪失:軍政實權逐漸落入寒門手中的情況下,士族喪失對政權的向心力,不以改朝換代為意,雖有保家之念 b.士族自身的腐朽:生活奢靡腐化,學識與能力皆不堪聞問,擅長政事的業已絕少,知兵者更不可得 c.南朝國君對士族刻意壓抑,使士族遠離了權力的核心,喪失了政治上的影響力 B.顯例:a.侯景之亂使士族子弟慘遭屠戮或淪落異鄉,建康幾成廢墟,梁朝分裂 b.陳霸先以江南寒人建號稱帝,開南朝未有之先例 C.唐宋後,門閥士族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a.唐太宗刊定《氏族志》,有意建立以李唐宗室為主體的新士族集團,對抗山東士族 b.黃巢之亂,士族豐饒的家園與產業慘遭破壞、譜牒散佚,門第觀念不復存在 c.宋代科舉制度的公平性,使社會階級消融快速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好厲害的科普@@
6 年前回覆

Because
@露娜仙仙,要開門閥路線,就不能馬虎……因為事關橫跨未來500多年的歷史,碰這個的都要有心理預備。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Because ,O.O(果然不適合我,逃走~)
6 年前回覆

Because
@露娜仙仙,可以當成幕末浪漫史式來寫……但還是千年巨坑,亂玩很容易玩脫……ㄟ(▔ ,▔)ㄏ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Because ,^+++++++++^
6 年前回覆

Because
要寫門閥我覺得東漢和武周,又或者後晉都可以很浪漫……
6 年前回覆

Because
@露娜仙仙,中國……花了5000年,基本都在重複做一件事,就是階級鬥爭……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Because ,大愛晉朝
6 年前回覆

Because
@露娜仙仙,帥哥滿街的朝代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Because ,沒錯~(流口水)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雖然是夏天雷雨不可為(微),不知怎的就想到冬雷震震, 夏雨雪......
6 年前回覆

Because
(遠目)
6 年前回覆

露娜仙仙
@Because ,每次看到夏雨O就覺得看到冬雷震震, 夏雨雪,果然是中了夏雨荷和紫薇的毒啊......(眼神死)
6 年前回覆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
對此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