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337&id=91148
留言 - 我的未來日誌與作品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我的未來日誌與作品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白鈴蘤
每日睇一篇真係學到好多野😂
3 年前
回覆
虛冲
係真嘅話,我都深感榮幸XD
但係都係要多謝返維基、google嘅協助XD
3 年前
回覆
白鈴蘤
@虛冲
,都多謝你整理得好好👍🏻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原來逃亡還有著草這種詞!長見識了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這是廣東話的俗語,哈!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虛冲
, 雖然只寫至一半,但廣東話相比一般詩詞更有種說不出的意境呢,特別是這類感覺「豪放」的詩句
只可惜我不會唸,否則還真想吟上兩句看看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黑大拿
, 的確,我也覺得廣東話更「豪放」,所以如《密州出獵》和岳飛《滿江紅》這些豪放詞,你用廣東話讀跟用國語讀,會有不同的感覺。
可以試一試這個吧,不過廣東話有很多變調、變韻,未必每一個字的讀法都是準確。
https://www.cantonesetools.org/zh-tw/cantonese-text-to-sound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虛冲
, 多謝!這就來聽聽看
3 年前
回覆
七玖
@黑大拿
,古诗其实是古音,所以反而用方言更能体现古诗的原味,因为方言保留了古音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彤畫
, 雖然是方言不錯,但根據雅音、河洛話等調查,古句發音應比較偏向舊時閩南語發音模式
不過幾百年演變後也都相差甚遠啦,各自挑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念都可以~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黑大拿
, 根據以往語言學所學,學者把漢語分為上古、中古和近代,而地域都可以分南北。一般學者都認為閩語由上古漢語演變而來,大概是先秦至兩漢時期的漢語劃為上古。
粵語則是中古漢語演變而來,即唐宋之間。
國語便是近代漢言,由明清時期演變而來。
不過所謂演變而來,不過已時隔千幾數千年,其實都是有保留某些發音特徵,或某些特徵相近而已,例如閩南語沒有/f/音(飯、佛),保留大量/t/ /d/音之類(豬、茶、蟲)。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虛冲
, 我同意前段近代漢言部分。
目前來說,北京話或是如今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已經夾雜過多外來語,以明清時期而論,因統治者緣故已然混雜了滿語與其他民族,所以也只能追溯至此
但說到閩語被歸類於上古漢語,粵語被列為中古漢語,這就有些謬失。
因兩者起源皆是河洛話,雖不知是何時才漸漸有分歧,但兩者皆是在唐宋時期的通用語,畢竟他們本就一家。
而最後發音各自獨有與缺失部分我也認同,畢竟我們也非古人,無法準確地判斷究竟是閩語還是粵語更接近河洛話一些。
先前留言「
古句發音應比較偏向舊時閩南語發音模式
」就是我發言有誤,或許因我主要還是接觸閩語居多,對粵語的不熟悉導致我發出此言。在此修正。
若發言有所誤解,還請海涵~
3 年前
回覆
七玖
謝謝,漲知識了。
@黑大拿
,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黑大拿
, 沒事沒事,興起討論一下而已,從來不覺得有對錯之分,或者說這些對錯其實重要性不大🤣
畢竟學者也是現代人,他們也只是在古籍中歸納一些特點作理據支持自己的學說,所以以上說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代人就只有用現代語音,我要寫古詩也用不了古代語音去寫🤣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彤畫
, 不會不會,我也是看了
@虛冲
的文章才有這些表態,應該要謝他才是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虛冲
, 也是XD
寫得現在的自己讀起來流順、優美便足矣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黑大拿
, 不要客氣🙇🏻♂️
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就是了,不必謝來謝去🙊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虛冲
, 好的,多謝包涵!
3 年前
回覆
黑大拿
啊……
3 年前
回覆
虛冲
@黑大拿
, 🙊🤣
3 年前
回覆
七玖
@虛冲
, 哈哈,现代人只用现代语音(--重点😂。不过我很佩服你身为现代人对古诗还怀有热情, 很难得。
有哦,你还是有用古音,因为你会粤语,用入声字比较准😂
3 年前
回覆
七玖
@黑大拿
, @虚冲,我觉得你们都学识渊博,这种讨论很好!
3 年前
回覆
虛冲
@彤畫
, 不能說是古音了,我會的是現代的廣東話,應該跟一百年前廣州人說的粵語也有相當程度的差別了🙊
我的學位都是靠維基協助的,學識淵博的是維基🤣
3 年前
回覆
七玖
也對啦,但是不說整體,也許有些個別字和古音像呢,這個我們都無從考究了。其實我很佩服編撰維基百科的各方人馬😂
@虛冲
,
3 年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但係都係要多謝返維基、google嘅協助XD
只可惜我不會唸,否則還真想吟上兩句看看
可以試一試這個吧,不過廣東話有很多變調、變韻,未必每一個字的讀法都是準確。
https://www.cantonesetools.org/zh-tw/cantonese-text-to-sound
不過幾百年演變後也都相差甚遠啦,各自挑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念都可以~
粵語則是中古漢語演變而來,即唐宋之間。
國語便是近代漢言,由明清時期演變而來。
不過所謂演變而來,不過已時隔千幾數千年,其實都是有保留某些發音特徵,或某些特徵相近而已,例如閩南語沒有/f/音(飯、佛),保留大量/t/ /d/音之類(豬、茶、蟲)。
目前來說,北京話或是如今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已經夾雜過多外來語,以明清時期而論,因統治者緣故已然混雜了滿語與其他民族,所以也只能追溯至此
但說到閩語被歸類於上古漢語,粵語被列為中古漢語,這就有些謬失。
因兩者起源皆是河洛話,雖不知是何時才漸漸有分歧,但兩者皆是在唐宋時期的通用語,畢竟他們本就一家。
而最後發音各自獨有與缺失部分我也認同,畢竟我們也非古人,無法準確地判斷究竟是閩語還是粵語更接近河洛話一些。
先前留言「古句發音應比較偏向舊時閩南語發音模式」就是我發言有誤,或許因我主要還是接觸閩語居多,對粵語的不熟悉導致我發出此言。在此修正。
若發言有所誤解,還請海涵~
畢竟學者也是現代人,他們也只是在古籍中歸納一些特點作理據支持自己的學說,所以以上說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代人就只有用現代語音,我要寫古詩也用不了古代語音去寫🤣
寫得現在的自己讀起來流順、優美便足矣
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就是了,不必謝來謝去🙊
有哦,你还是有用古音,因为你会粤语,用入声字比较准😂
我的學位都是靠維基協助的,學識淵博的是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