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文筆:有一種瑣碎的感覺,怎麼說呢,文筆很精確,但有點太乾。描景就是描景,敘述就是敘述,文字底下沒有放入情緒。可以在文字中看到那個景,得到那個知識,但是訊息底下沒有言外之意,無法感受到溫度。
角色:一開始就出場了非常多的角色,且沒有個性上的差別,所以中了「面目模糊的演員」這個問題。整個黃金三回最有印象的除了主角之外,居然是連名字都沒有的入學測試學生A和B(因為主角有試著揣摩他們的意圖與策略)。主角一開始就挑明了「朋友不重要」,且在之後的兩回徹底貫徹該思想,不管是哪個學生來跟他交流都被打回票,因此讀者找不到可以同情的角色,且主角本身個性不討喜,因此普通讀者也不會想要同理同情主角。
劇情:黃金三回內並沒有製造任何懸疑,整個故事走得平平淡淡,作者並沒有想要製造任何事件任何懸念勾引讀者的意思。
結論:不吸引我。
首先是文筆方面的問題,不知道你可不可以提供一些有溫度的文字作例子供我參考?
然後之前的確有被指出故事早段登場人物過多的問題,在經過調整後,我直接刪走了前幾章幾位角色的所有戲份,或換成僅以一兩句交代旁人的行為(不然場面會更混亂)。但看來目前還是塑造角色塑造得很失敗才是主要問題,我會好好看看有甚麼機會在首三章加深讀者對他們的印象。
另外我想問一下,就前三回而言,林正君因害怕遲到提前一大段時間上學、余創常在自我介紹的胡言亂語、陳擇俊帶領活動的活躍有沒有或多或少帶出他們的個性?
如果我打算改善的話,
劇情方面,我想這個題材大概很難前三回就製造爆點/懸疑?雖然前三回有出現一個後續已經回收的伏筆,但我想這個階段的故事總體來看還是很和平。
先來兩個文字有溫度的例子:
諾蒂西亞的 歌蒙傳:
penana.com/story/138693
這個小說第一部「阿萊・亂石」可以感受到非常強烈的「遺憾」氛圍
再來是小豬瑩瑩的 菜鳥女天師:
penana.com/story/129958
這個小說幾乎不描景,但是可以在動作與對話中感受到角色的豐富情感。
至於角色塑造,角色並不是獨立的人,重要角色常常是「作者的分身或欲求」,所以如果林、余、陳三個角色是你認為應該環繞在主角身邊的重要行星的話,他們應該用一些非常強烈的事件在最早就與主角綁在一起,或友情或敵對,但現在主角是一律不接觸,用看戲的心情看這些角色演出。那這樣再有個性的角色,也沒辦法說服讀者他們很重要。
你可以參考「哈利波特」,第一本在開向霍格華茲的火車上這麼多學生,但讀者很快就靠著主角哈利波特認識了妙麗與榮恩,以及敵對的馬份。其他角色日後再靠其他事件認識也不遲。
至於劇情,你可以試著在第三回就製造危機,例如惡名昭彰老師的登場,或者在第一回出現過,同場考試的敵手的登場,都能帶出一些基本的緊張情勢。現在的第三回結尾跟玩大地遊戲沒兩樣,不足以製造懸念。
至於用一些非常強烈的事件在最早就與主角綁在一起的這方面,其實我也算是有做,但是用來綁著余創常、林正君、羅晨西三位主角一起行動的開端,至於封思諭從頭到尾和其他人的連繫都是較脫節的。在我第十回製造的危機中,他是討論進行到一半才被人叫回來的⋯⋯
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索性把封思諭開頭的內心戲全刪,看看之後有沒有機會再會補充,再換一個思想較正常的人當第一個視點?
所以你可以想,要做的不是讓小說平凡,而是更特別、更激烈。
如果封是思想如此離群的人,是否能讓其他主角因他而動,例如下意識地討厭他,製造敵對氛圍,直到後半段才化敵為友(當然,這是你認為「朋友、合作其實很重要」是一個你想表達的Theme才適用)。
或者是其他某個主角死纏爛打就是要不停跟他做朋友(背後原因是伏筆),製造對抗的喜劇效果。
而不是用一個「我不需要朋友」打死所有的連結,變成局外人看戲,那這樣讀者也會跟著變成隨便看看的心態。因為主角都不煩心了,讀者為何要跟著煩心?
其實林在故事中有點死纏爛打的感覺,一開始被封警告後,在第7章就在學社週年大會上跟封說了一堆話(雖然後面封沒怎麼理會就是了),在第12章又把封抓回來討論,在第18章又跟想在體育課潛水的封搭話,而背後原因還真的是我埋的伏筆⋯⋯
感謝為我提供了一個方向,我會把他們的活動寫得更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