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他們的女兒準備升高中,非常黏男朋友…
我常常在想,這樣的〝黏〞會不會跟父母有關?
所以女兒一直「黏」着男友,可能是家庭給予的安全感不足夠所以她要從男朋友身上獲得,也可能是家庭/其他原因導致她覺得要盡可能的跟男朋友待在一起才「安全」(例如擔心會突然分手),還可能是她想「逃避」回到家中不知如何面對父母的狀況所以想一直「黏」着男友,畢竟這可能是她認為父母以外最親近的人......
但原生家庭確實對孩子的成長(確立價值觀、自我認同、建立親密關係、性格表現等等)有挺大程度上的影響吧。
不過我不是要推薦這本書,畢竟我其實兩本書都沒看過(我人有毛病,愈多人推我就愈不想看🤣),但我覺得你喜歡《家弒》的話,或者你也會喜歡《婚前》。
有機會我會去看看這本書的😆
我看妳一提起,我也才意識到:對耶,米莉真的很戀愛腦,也對於男性沒有什麼判斷力🤣可能也與監獄和外界真的很脫節有關,很多更生人並不想出來,因為出社會適應不良。或許米莉的戀愛腦也是太想要有異性慰藉、補償青春年華被浪費的結果吧?
同意結局確實有點潦草,不知道第二集會不會給予說明🤔不過美國的警務系統在各個作品或真實案件裡都蠻迷惑的,我看過一個案件,是一名女員警殺害情敵,藉由自己的職務之便湮滅證據,此案被整個警察體系遮掩多年,直到這名女警高升都快退休才被發現:)~
我覺得全書最毛骨悚然的部分真的是安德魯的媽媽!她養出了一個披著人皮的怪物,並毫不為此愧疚,這才是最恐怖的。
結局部分真的潦草到,一開始我以為自己看漏了甚麼或是後面會來一句「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
另外,我也十分認同您說的美國警務系統在多個作品中的「形象呈現」問題,早前看過的《謊報》是部紀實作品,裡面的警員及執法系統真的讓我看到一肚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