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22&id=125924
留言 - 解構碰撞的新詩創作:唐詩宋詞 and / or 古今名言(上)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解構碰撞的新詩創作:唐詩宋詞 and / or 古今名言(上)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W.H.
@隱聿
【關於詩經「大雅」「小雅」】
reurl.cc/zA362e
我還真沒料到,會有參賽者用詩經來解構寫出新詩,很厲害呢!雖然對我來說,頗難⋯⋯
我讀了兩、三遍,你新詩裡面指涉的是青春期的狂暴嗎?似乎還有酗酒問題?
(題外話:酒精對未成年人的危險性,比成年人更高,因為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如果喝下不少酒(最好一杯也別嚐!有些人上癮極快~),不但嚴重傷害大腦,而且很難戒掉,跟吸毒一樣!)
最後那兩句:「不幸的/只是個謬劇」指的是反抗父母無效,還是反抗酒精無效?還是其他?
雖然我認為,詩,不一定要全懂,但你這首詩,令我非常好奇,還望解釋一下。
如果能闡述一下創作理念,就更好了。
2 年前
回覆
W.H.
我看到你的回覆了(因為我們是同時留言,所以那時我還沒看到~),還是想問:這和青少年有關嗎?
還有,最後兩句,你的原意是什麼啊?
2 年前
回覆
隱聿
@W.H.
,
羅蘭巴特曾說過:作者已死。
作品一旦完成,怎麼解讀都是讀者的權利。我覺得特別新詩是如此,詩都寫得含糊,很多都不想讓人ㄧ眼就看出意涵,所以怎麼解讀都不會是錯的。
用青少年解讀我覺得很不錯~(雖然當時寫得時候沒想到),如果要這樣講也挺適合的。
我當初其實是把人的理智比做父母,喝醉的時候身體不受控制,就像是軀殼內的獸試圖取得控制權,而喝酒的行為就像是滋養軀殼內的獸(人是在清醒狀態下喝酒的嘛,所以是理智決定用酒去豢養獸),飲酒過量就是讓獸取得身體的控制權。
最後兩句……其實很簡單,就只是對應最開始的「序幕」,還有最初宴會上所有的人都衣冠整齊,看起來像「人」,到最後卻像「獸」一樣發瘋,看到清醒的時候彬彬有禮的人喝醉之後,做出各種荒唐行為,從喝酒到酒醉到發酒瘋,整件事毫無意義,所以用荒謬劇場(哲學是人生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形容再適合不過。
至於創作理念......這首詩就只是在將賓之初筵重新闡述一遍,我覺得原文蠻有趣的,本意就有勸導大家不要飲酒過量的意思,所以就照著自己的方式重新寫過一遍,只是加了很多自己的想像。
寫詩的過程大致是這樣~其實蠻單純的
2 年前
回覆
W.H.
@隱聿
,謝謝你詳細的解說~
我也認為讀某些詩,不必全懂,甚至根本不必懂,只要去感受,即可。
不過詩的種類和風格有許多種,有些說理的詩,我認為還是要「懂(一點)」比較好,雖然這不容易。
當然你的詩,並非說理(應該吧~)就是了。
請看一下你前一篇的詩作和留言,其間我和四弦的討論,跟你這篇留言最前面提到讀詩的看法,有其關聯,也表明了我的立場。
至於羅蘭・巴特,他的「作者已死」實在太有名,不過那也是某種文學理論,後面還出來各式各樣的理論,不必獨尊一家/一人(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一直認為「盡信OO,不如無OO」——當然我的言論也一樣啦。巴特這句話有其歷史背景,是對當時傳統主義將作家和作品綁在一起的反思,所以稱為「新批評」。
【維基百科:羅蘭・巴特】
https://reurl.cc/MRpW0v
其實,盡信維基百科 or Google or ChatGPT&其他A.I.的答案,也有點危險,不過這是另一個議題,這裡就不展開了。
2 年前
回覆
隱聿
@W.H.
,嗯.....我回頭去看了一下上一篇的討論,有道理~本來新詩就有很多解讀方式,詩本來就是需要懂點什麼才能夠欣賞的,這個也沒有錯~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新詩賞析的課程,如果沒有具備一定知識基礎是無法賞析詩的。
不過我會說作者已死,是因為我就屬於那種腦袋空空寫詩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了類型(喂)。如果今天我寫詩,那通常是在嘲諷某人或其他負面情感的積累化成文字,只是不想把話說的太明白,所以就寫首詩吧(好隨便)。
但是,我並不是覺得怎樣解讀都無所謂,事實上我就是覺得將這首詩解讀青少年酗酒這點是很不錯的觀點,才會說作者已死有事燒紙(嗯?怎麼好像哪裡怪怪的
不過因為你問了,所以我才能回想起我當初是為什麼這樣寫,也算是一種收穫吧www雖然談起自己創作的方式還真讓人有些不好意思XD~感覺自己就是個腦袋放空空在寫詩(尷尬
2 年前
回覆
W.H.
@隱聿,無妨啊!每個人寫詩的路數和風格都不同,100個人,可能有100 N 的路數&風格(因為一個人可能不止一種~
我很多詩也是開寫時,只有模糊的概念,對著電腦螢幕,先打第一句,說也奇怪,越寫,概念就越清楚,詩句也自己成形啦!
然後放幾天,再修,不過我沒啥耐性,加上我將《W. H. 新詩集》定位在「以文字作媒材,玩詩的可能性」的集子,也算是文字的素描本,所以就不太修改了。
2 年前
回覆
W.H.
好有趣啊!
我滿喜歡你這首詩耶~
請問是什麼課的作業?怎麼好像發展心理學?
但心理學系不會上到詩經(應該吧~),所以是中文系的什麼課吧?
2 年前
回覆
隱聿
中文系的選修有詩經課程~這是當時的期末作業,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詩經。
因為這首是在說酒後醜態,所以用人的內心住著獸詮釋,正好對應了心理學的本我www所以看起來的確很像發展心理學沒錯
2 年前
回覆
W.H.
先放一下原文和譯文(可以點右上「更多」,觀看全篇譯文~)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216
2 年前
回覆
隱聿
感謝~
2 年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關於詩經「大雅」「小雅」】
reurl.cc/zA362e
我還真沒料到,會有參賽者用詩經來解構寫出新詩,很厲害呢!雖然對我來說,頗難⋯⋯
我讀了兩、三遍,你新詩裡面指涉的是青春期的狂暴嗎?似乎還有酗酒問題?
(題外話:酒精對未成年人的危險性,比成年人更高,因為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如果喝下不少酒(最好一杯也別嚐!有些人上癮極快~),不但嚴重傷害大腦,而且很難戒掉,跟吸毒一樣!)
最後那兩句:「不幸的/只是個謬劇」指的是反抗父母無效,還是反抗酒精無效?還是其他?
雖然我認為,詩,不一定要全懂,但你這首詩,令我非常好奇,還望解釋一下。
如果能闡述一下創作理念,就更好了。
還有,最後兩句,你的原意是什麼啊?
羅蘭巴特曾說過:作者已死。作品一旦完成,怎麼解讀都是讀者的權利。我覺得特別新詩是如此,詩都寫得含糊,很多都不想讓人ㄧ眼就看出意涵,所以怎麼解讀都不會是錯的。用青少年解讀我覺得很不錯~(雖然當時寫得時候沒想到),如果要這樣講也挺適合的。我當初其實是把人的理智比做父母,喝醉的時候身體不受控制,就像是軀殼內的獸試圖取得控制權,而喝酒的行為就像是滋養軀殼內的獸(人是在清醒狀態下喝酒的嘛,所以是理智決定用酒去豢養獸),飲酒過量就是讓獸取得身體的控制權。
最後兩句……其實很簡單,就只是對應最開始的「序幕」,還有最初宴會上所有的人都衣冠整齊,看起來像「人」,到最後卻像「獸」一樣發瘋,看到清醒的時候彬彬有禮的人喝醉之後,做出各種荒唐行為,從喝酒到酒醉到發酒瘋,整件事毫無意義,所以用荒謬劇場(哲學是人生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形容再適合不過。
至於創作理念......這首詩就只是在將賓之初筵重新闡述一遍,我覺得原文蠻有趣的,本意就有勸導大家不要飲酒過量的意思,所以就照著自己的方式重新寫過一遍,只是加了很多自己的想像。
寫詩的過程大致是這樣~其實蠻單純的
我也認為讀某些詩,不必全懂,甚至根本不必懂,只要去感受,即可。
不過詩的種類和風格有許多種,有些說理的詩,我認為還是要「懂(一點)」比較好,雖然這不容易。
當然你的詩,並非說理(應該吧~)就是了。
請看一下你前一篇的詩作和留言,其間我和四弦的討論,跟你這篇留言最前面提到讀詩的看法,有其關聯,也表明了我的立場。
至於羅蘭・巴特,他的「作者已死」實在太有名,不過那也是某種文學理論,後面還出來各式各樣的理論,不必獨尊一家/一人(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一直認為「盡信OO,不如無OO」——當然我的言論也一樣啦。巴特這句話有其歷史背景,是對當時傳統主義將作家和作品綁在一起的反思,所以稱為「新批評」。
【維基百科:羅蘭・巴特】
https://reurl.cc/MRpW0v
其實,盡信維基百科 or Google or ChatGPT&其他A.I.的答案,也有點危險,不過這是另一個議題,這裡就不展開了。
不過我會說作者已死,是因為我就屬於那種腦袋空空寫詩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了類型(喂)。如果今天我寫詩,那通常是在嘲諷某人或其他負面情感的積累化成文字,只是不想把話說的太明白,所以就寫首詩吧(好隨便)。
但是,我並不是覺得怎樣解讀都無所謂,事實上我就是覺得將這首詩解讀青少年酗酒這點是很不錯的觀點,才會說作者已死有事燒紙(嗯?怎麼好像哪裡怪怪的
不過因為你問了,所以我才能回想起我當初是為什麼這樣寫,也算是一種收穫吧www雖然談起自己創作的方式還真讓人有些不好意思XD~感覺自己就是個腦袋放空空在寫詩(尷尬
我很多詩也是開寫時,只有模糊的概念,對著電腦螢幕,先打第一句,說也奇怪,越寫,概念就越清楚,詩句也自己成形啦!
然後放幾天,再修,不過我沒啥耐性,加上我將《W. H. 新詩集》定位在「以文字作媒材,玩詩的可能性」的集子,也算是文字的素描本,所以就不太修改了。
我滿喜歡你這首詩耶~
請問是什麼課的作業?怎麼好像發展心理學?
但心理學系不會上到詩經(應該吧~),所以是中文系的什麼課吧?
因為這首是在說酒後醜態,所以用人的內心住著獸詮釋,正好對應了心理學的本我www所以看起來的確很像發展心理學沒錯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