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2&id=160760
留言 - 康納.史釗域的惡,到底是與身俱來?還是後天養成?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康納.史釗域的惡,到底是與身俱來?還是後天養成?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德川總長
非常精彩的論文!這就是我想看到的東西!
子不語似乎給了我第三個方向去思考理解康納的人格。
如果要我綜合你的論點的話,就是說,康納非性本善,非性本惡,所以其惡並非與身俱來。而康納的人格是如攻利保守主意,即是因應環境而有相對的行為。這樣的話,我是否可以歸立為後天養成?還是其實在於「攻利保守主意」跟「後天養成」之間似乎仍然有些微分別?
以「攻利保守主意」為原則,似乎康納本身自己就是一條公式函數(Formula),而周圍的環境就是參數(Variable),康納之後的行為就像將環境參數匯入(Input)進名為康納心理的運算式,然後匯出的結果(Output)就成為了行為,就跟機械人一樣算出公式,可見康納其實只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就算一直做好事而沒作惡,不是因為人好,只是算式剛好計算出好結果而已!請問是這樣嗎?
另外,請容我在此稍為離一離題,我見你有引用過尼采的「惡是做了會讓你本能羞愧的事情」,所以我想用一個案例來請教一吓你。
東南亞存在著一些食人族,他們會把獵殺得來的人頭掛在家裡,家中越多死人頭,家放越榮耀,地位就越高,如果以尼采的邏輯,請問是否也意味著這些食人族的行為就不存在惡呢?可是在我們文明人來說似乎又是惡人的表現,這我就有點想不通了,請師兄賜教!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分兩段來說,先說康納。
在我眼中,康納是個擁有道德標準的人,他知道哪些事做了會讓他內心羞愧,例如強暴與虐待露絲,但他還是遵照海拿的命令做了,並為此感到羞恥。
然後他將心中的羞愧感轉換成虐待其他人以舒壓的手段(上行下效)。
雖然他擁有道德標準,但他的功利傾向使他在海拿手下不敢表現出來。因為若他藉由行善或工作放水來彰顯他的道德標準,會被懲罰。
如果他行善的成本極低,或者有益處,他會毫不猶豫地行善。
所以我認為他有人性(畢竟他做壞事會羞愧會反思),但他是個懦弱的人,沒有勇氣實踐自己的道德標準(因為實踐的代價可能是人頭落地)。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第二段是「惡是做了會讓你本能羞愧的事情」
東南亞,包括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族有「出草」(獵人頭)的傳統。
在這些原住民族中,殺侵犯領地的闖入者是正當防衛,下山殺人以告祭祖靈是符合他們道德觀的,為了名譽而決鬥殺人,將對方人頭割下,也是符合他們的道德觀。
對他們來說,與兄弟的女人私通,是一個要賠命的大惡行。
他們有些善惡觀與我們完全不同,有些則非常類似。
行為本身不是善惡的準繩,驅動行為的「理由」才是。
所以在我們的社會裡面,為了救一隻貓,將她一腳踢開以避免被掉下的花盆打中,是善,問心無愧;而毫無理由,只為了解悶去踢貓,是惡,被旁人目擊,絕對會令自己內心羞愧難當。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看著你們的討論,我現在才驚覺康納這傢伙身上竟然有這麼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明明他不是<Noir>的主角啊)!😱明明我最初寫的時候,純粹想寫一個被女主角KO的混蛋而已😅 只是後來愈寫愈長,才加插了不少有關他的劇情以及認真寫他的身世😂 我開始覺得比起阿祖安和露絲,他更像真正的主角了🐰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 凝雨
, 因為他身上有很多糾結,很多身不由己,有很多內心掙扎但是毫無作為,所以深度比其他知行合一的角色多。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子不語
, 原來康納的個性是那麼複雜……作者我從未想這麼多,看來我要好好再了解一下他才行~
8 個月前
回覆
德川總長
@ 凝雨
,證明你已創建了一個超棒的歹角了。的確康納很討人厭,而他的心路歷程卻是其迷人之處。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德川總長
, 康納是我集香港人缺點於一身的角色,即是說……香港人很討人厭?!😂
Anyway,謝謝讚賞啊!💖
8 個月前
回覆
德川總長
@子不語,你說康納因為環境所迫,會將虐待露絲的罪惡感轉化為興奮,在這所謂「幸福感」當中,他的罪惡感又有沒有被扼殺呢?還是可以同時幸福感與罪惡感並存的呢?(雖然我覺得應該還是有的……)
這問題可能要@ 凝雨來解畫了。
假如康納虐待露絲那時只有幸福感而切底沒有罪惡感時,跟據尼采的理論,康納又是不是不在行惡了?
8 個月前
回覆
德川總長
@子不語
,之前我將「
攻利保守主意
」誤解成沒有人性的機械型人格是我的錯誤。正確來說,「
攻利保守主意
」仍是有人性,但人性會被環境帶來的行害關係而壓下。這才是「
攻利保守主意
」的正確理解。感謝指出我的錯誤。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德川總長
, 是的,我看小說時,是覺得他在虐待與強暴露絲時,是同時有罪惡感與興奮的。也就是說,這兩種感覺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開車文也是要逼得主角同時又有罪惡感又興奮,例如NTR的女角)。
而如果他在有興奮感(不知道他有沒有幸福感就是了)的同時缺乏罪惡感,那就變成純粹的Psychopathy了。
8 個月前
回覆
德川總長
@子不語
,所在在於施虐露絲的行為時,我們幾乎可以下定論,康納一定是有罪疚感跟羞愧感的,所以康納一定是知道他一定是在行惡,而興奮感是逃避或自我安慰手段而已……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德川總長
, 我是這樣想的。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德川總長
, 作者路過🐰
我會說幸福感和罪惡感是並存。
情況就像喝酒那樣,明知喝太多會宿醉和胃痛,為了追求快感及忘卻痛苦,還是停不下來繼續喝下去~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這……這個……
超符合我對康納的設計構想!
本身我設計康納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挖苦香港人是「平庸之惡」的信徒和沒有道德觀念和個性可言的「利己主義者」。情況就像一個過於乖巧的小孩子般,父母和師長要他好好讀書和不要打架,為了獲得稱讚成為所有人眼中的好小孩,於是不問因由全部照做,並把這些別人強加在他身上的東西,視為生活的教條,不好好思考其合理性。
而且的確如你所言,若果康納投靠的是阿祖安或露絲,他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副模樣,反而有機會成為大家眼中的大好人。總之,如果大家有小孩,千萬不要把他訓練成聽話的孩子,應該把他教育為有道德願意思考的人,不然他就是下一個康納了(這有夠恐怖!)。
在此感謝子不語的參與啊(雖然創挑不是我舉辦的XD)♥️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啊,剛好矇中 XD
其實這種教育手法早年的台灣也是這樣搞,是一種管理非常多的小孩常用的教育思想。
但是在這個少子化,生育率瘋狂下跌的時代,鼓勵個性化的教育策略重新崛起了。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勇於質疑權威。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子不語
,我突然覺得康納是不良教育的受害者了(明明是我做的「好事」來的)XD
說起個性化教育,有些家長做得比較過火了。就是讓未有基本常識的幼童自行做決定,太過放任他們。其實好的教育應該要從服從和個性化之間取得平衡,有些家長太偏重某一邊,這不大好就是~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 凝雨
, 有時候是因為資源多到可以讓小孩亂選亂玩。
美國的中產階級,小孩幾乎是想學什麼都可以自由選取,但很快就會面臨一個對所有人類都很公平的自然限制——時間。
最窮的小孩跟最富有的小孩,時間一樣都是一天24小時。到了專精階段,一個技能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訓練,這時小孩就得自己抉擇到底要如何投資,什麼才是真正的熱誠所在。這邊就是家長需要在旁輔助的時候。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子不語
, 突然想起東方家長的教育模式,有一個非常惹人討厭的,就是當小孩說喜歡某東西或想從事某工作(例如漫畫家或音樂家)時,他們總喜歡潑冷水,說那些東西沒用和賺不到錢,總之一切以利益掛帥,忘記生活不是只有錢,還有道德及美學的~
8 個月前
回覆
子不語
@ 凝雨
, 很傳統的饑荒倖存者的生存哲學。而在歐美,對於這種高風險性的職業,也是因為有比較完善的救濟體系,大家才能投入資源發展。在歐美,漫畫家跟音樂家也是過得很慘的,不過父母不靠養兒防老,所以比較不會理這個。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子不語
, 養兒防老真的……
不是說孩子不應該照顧父母,只是孩子應該要在其能力範圍內照顧以及不該把供養父母的責任強加在子女身上。所以我對台灣子女不供養父母是犯法一事感到很神奇,因為香港不照料父母不是犯法,頂多是道德上的譴責而已~
8 個月前
回覆
德川總長
@ 凝雨
,據說春秋戰國、秦朝時期,不供養父母,對父母不敬,要棄市,棄市者,即是在鬧市中執行死刑,這法連天子犯了也不例外……
8 個月前
回覆
凝雨
@德川總長
,你的話令我回想起我從前的歷史老師說的話,大意就是中國古代非常推崇要尊重長輩和老人,不多不少是因為技藝和知識都是由老一輩傳給下一代有關~
8 個月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子不語似乎給了我第三個方向去思考理解康納的人格。
如果要我綜合你的論點的話,就是說,康納非性本善,非性本惡,所以其惡並非與身俱來。而康納的人格是如攻利保守主意,即是因應環境而有相對的行為。這樣的話,我是否可以歸立為後天養成?還是其實在於「攻利保守主意」跟「後天養成」之間似乎仍然有些微分別?
以「攻利保守主意」為原則,似乎康納本身自己就是一條公式函數(Formula),而周圍的環境就是參數(Variable),康納之後的行為就像將環境參數匯入(Input)進名為康納心理的運算式,然後匯出的結果(Output)就成為了行為,就跟機械人一樣算出公式,可見康納其實只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就算一直做好事而沒作惡,不是因為人好,只是算式剛好計算出好結果而已!請問是這樣嗎?
另外,請容我在此稍為離一離題,我見你有引用過尼采的「惡是做了會讓你本能羞愧的事情」,所以我想用一個案例來請教一吓你。
東南亞存在著一些食人族,他們會把獵殺得來的人頭掛在家裡,家中越多死人頭,家放越榮耀,地位就越高,如果以尼采的邏輯,請問是否也意味著這些食人族的行為就不存在惡呢?可是在我們文明人來說似乎又是惡人的表現,這我就有點想不通了,請師兄賜教!
在我眼中,康納是個擁有道德標準的人,他知道哪些事做了會讓他內心羞愧,例如強暴與虐待露絲,但他還是遵照海拿的命令做了,並為此感到羞恥。
然後他將心中的羞愧感轉換成虐待其他人以舒壓的手段(上行下效)。
雖然他擁有道德標準,但他的功利傾向使他在海拿手下不敢表現出來。因為若他藉由行善或工作放水來彰顯他的道德標準,會被懲罰。
如果他行善的成本極低,或者有益處,他會毫不猶豫地行善。
所以我認為他有人性(畢竟他做壞事會羞愧會反思),但他是個懦弱的人,沒有勇氣實踐自己的道德標準(因為實踐的代價可能是人頭落地)。
東南亞,包括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族有「出草」(獵人頭)的傳統。
在這些原住民族中,殺侵犯領地的闖入者是正當防衛,下山殺人以告祭祖靈是符合他們道德觀的,為了名譽而決鬥殺人,將對方人頭割下,也是符合他們的道德觀。
對他們來說,與兄弟的女人私通,是一個要賠命的大惡行。
他們有些善惡觀與我們完全不同,有些則非常類似。
行為本身不是善惡的準繩,驅動行為的「理由」才是。
所以在我們的社會裡面,為了救一隻貓,將她一腳踢開以避免被掉下的花盆打中,是善,問心無愧;而毫無理由,只為了解悶去踢貓,是惡,被旁人目擊,絕對會令自己內心羞愧難當。
Anyway,謝謝讚賞啊!💖
這問題可能要@ 凝雨來解畫了。
假如康納虐待露絲那時只有幸福感而切底沒有罪惡感時,跟據尼采的理論,康納又是不是不在行惡了?
(好多開車文也是要逼得主角同時又有罪惡感又興奮,例如NTR的女角)。
而如果他在有興奮感(不知道他有沒有幸福感就是了)的同時缺乏罪惡感,那就變成純粹的Psychopathy了。
我會說幸福感和罪惡感是並存。
情況就像喝酒那樣,明知喝太多會宿醉和胃痛,為了追求快感及忘卻痛苦,還是停不下來繼續喝下去~
超符合我對康納的設計構想!
本身我設計康納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挖苦香港人是「平庸之惡」的信徒和沒有道德觀念和個性可言的「利己主義者」。情況就像一個過於乖巧的小孩子般,父母和師長要他好好讀書和不要打架,為了獲得稱讚成為所有人眼中的好小孩,於是不問因由全部照做,並把這些別人強加在他身上的東西,視為生活的教條,不好好思考其合理性。
而且的確如你所言,若果康納投靠的是阿祖安或露絲,他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副模樣,反而有機會成為大家眼中的大好人。總之,如果大家有小孩,千萬不要把他訓練成聽話的孩子,應該把他教育為有道德願意思考的人,不然他就是下一個康納了(這有夠恐怖!)。
在此感謝子不語的參與啊(雖然創挑不是我舉辦的XD)♥️
其實這種教育手法早年的台灣也是這樣搞,是一種管理非常多的小孩常用的教育思想。
但是在這個少子化,生育率瘋狂下跌的時代,鼓勵個性化的教育策略重新崛起了。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勇於質疑權威。
說起個性化教育,有些家長做得比較過火了。就是讓未有基本常識的幼童自行做決定,太過放任他們。其實好的教育應該要從服從和個性化之間取得平衡,有些家長太偏重某一邊,這不大好就是~
美國的中產階級,小孩幾乎是想學什麼都可以自由選取,但很快就會面臨一個對所有人類都很公平的自然限制——時間。
最窮的小孩跟最富有的小孩,時間一樣都是一天24小時。到了專精階段,一個技能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訓練,這時小孩就得自己抉擇到底要如何投資,什麼才是真正的熱誠所在。這邊就是家長需要在旁輔助的時候。
不是說孩子不應該照顧父母,只是孩子應該要在其能力範圍內照顧以及不該把供養父母的責任強加在子女身上。所以我對台灣子女不供養父母是犯法一事感到很神奇,因為香港不照料父母不是犯法,頂多是道德上的譴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