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18&id=113580
留言 - 美人魚的夥伴們(多重人格BLx精神科醫生)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美人魚的夥伴們(多重人格BLx精神科醫生)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喵芭渴死姬
戀童的病因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結論,就如同憂鬱症也不只是大腦什麼化學物質所至,其實後天因素也佔了極重的比例,這也是為何精神科與心理諮商無法完全切割開來,最終還是要合作的,只是兩者作法不同。
比如很多專家都是建議憂鬱症要服藥,但實際案例上,很多憂鬱症患者反而吃了藥狀況更糟,證明了此法不通。
也正因為無法確切得知病因,因此「改正」、「根治」的機率不高,不如以「控制行為」為主,減輕後天因素(包括道德批判、未審先判等等)所造成的惡化率。當然這不等於無須繼續研究根治方法,只是以人體的複雜與深奧程度,大部分人是等不到那一天的,所以雙管齊下才是正解。
另外,我感覺阿透這個角色思路頗為混亂,不知道是寫法的關係還是怎麼回事,可能要再往後頭看才比較清楚。
然後為什麼就只能給有錢人看病啦?明明還有很多不必面對那些變態的其他路XDDD
這裡阿透說聽富豪腦補侵犯男童他就噁心得談不下去,但前面CHRIS有猥褻兒童傾向時,他卻只顧著發飆宣洩自己的怒氣,完全沒有對這消息的排斥感,這裡感覺有點矛盾(艸
另外…多重人格又不一定有幻覺,前面似乎也沒有幻覺的徵兆,阿透怎麼就劈頭認定他們是幻覺看錯病例呢?這個猜測感覺跳得有點太快了。
2 年前
回覆
Huckle
(超大片文字牆即將出沒注意⚠️)
以大學神經相關的修課背景來說,個人覺得戀童癖是腦子內部的構造發展或化學物質出問題,其實對於諮商治療是保持悲觀看法的呢,如果有人能發明出像是其他疾病的化學平衡藥物就好了,不只是針對戀童癖而言的好(很多人會說為什麼要去治這些人),也是對潛在受害者而言,從預防根絕才是解決之道吧,或許。
美國有個心理醫生專門幫助願意主動尋求治療的未犯罪潛在戀童癖,如果打關鍵字yt就會跑出來,或許阿葦查資料時也看過?🙌 整個紀錄短片看完,我記得那時想的是這位醫生她是抱持著怎樣的信念和決心在做這件事,如果選了隨便另一條路都好,都會輕鬆得多,這完全不是必須要打的仗,由她所承受的他人之惡(潛在犯罪者,以及社會非難,兩者皆是),於是到最後,我反而最好奇的是她的動機與信念,畢竟現實而言,病患很多一看就不是有錢人,甚至極有可能是社會底層呢。咳咳咳回到這篇故事,我也很好奇易嵐的內心想法,對他有更深刻的認識,從透視角他目前就是個無比強大渾身發光的存在,好奇後續阿葦會怎麼刻畫他呢~🙌
2 年前
回覆
葦
謝謝大長篇留言!(雙手合十)所以戀童癖感覺也是跟抑鬱症很像,也是腦袋化學分泌平衡紊亂有關,
可惜吃抑制性慾跟瀲素的化學閹割藥物也難以完全預防,因為很多與性慾無關,有研究說童年缺愛受虐的人長大更易成為戀童癖,應對他們心中想保護寵愛與支配孩子的期望......所以早期干預幼兒虐待的社會工作要做得到位,那也是預防的辦法之一。我覺得哈可說得很對啦,比起說他們天生有病而視而不見、不去研究就是助長了之後更多戀童癖的產生,身體或心理層面上應該積極作出干預啊。
我覺得我跟你說的博士應該是同一個,選擇這種課題我覺得多少與強烈的好奇與社會責任感有關,很多人認為戀童癖需割而永治或判死刑(不管是否已犯罪)(但話說回來割陰莖是不會完全消除性慾的,滿足性慾的方法多了去)所以去研究的都是偉大的人,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就像之前研究大屠殺的作家(雖然結局......)哦易嵐!易嵐就沒什麼偉大的,易嵐愛錢且心理承受能力較高(大笑)一款守財奴工作狂而已!
2 年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比如很多專家都是建議憂鬱症要服藥,但實際案例上,很多憂鬱症患者反而吃了藥狀況更糟,證明了此法不通。
也正因為無法確切得知病因,因此「改正」、「根治」的機率不高,不如以「控制行為」為主,減輕後天因素(包括道德批判、未審先判等等)所造成的惡化率。當然這不等於無須繼續研究根治方法,只是以人體的複雜與深奧程度,大部分人是等不到那一天的,所以雙管齊下才是正解。
另外,我感覺阿透這個角色思路頗為混亂,不知道是寫法的關係還是怎麼回事,可能要再往後頭看才比較清楚。
然後為什麼就只能給有錢人看病啦?明明還有很多不必面對那些變態的其他路XDDD
這裡阿透說聽富豪腦補侵犯男童他就噁心得談不下去,但前面CHRIS有猥褻兒童傾向時,他卻只顧著發飆宣洩自己的怒氣,完全沒有對這消息的排斥感,這裡感覺有點矛盾(艸
另外…多重人格又不一定有幻覺,前面似乎也沒有幻覺的徵兆,阿透怎麼就劈頭認定他們是幻覺看錯病例呢?這個猜測感覺跳得有點太快了。
以大學神經相關的修課背景來說,個人覺得戀童癖是腦子內部的構造發展或化學物質出問題,其實對於諮商治療是保持悲觀看法的呢,如果有人能發明出像是其他疾病的化學平衡藥物就好了,不只是針對戀童癖而言的好(很多人會說為什麼要去治這些人),也是對潛在受害者而言,從預防根絕才是解決之道吧,或許。
美國有個心理醫生專門幫助願意主動尋求治療的未犯罪潛在戀童癖,如果打關鍵字yt就會跑出來,或許阿葦查資料時也看過?🙌 整個紀錄短片看完,我記得那時想的是這位醫生她是抱持著怎樣的信念和決心在做這件事,如果選了隨便另一條路都好,都會輕鬆得多,這完全不是必須要打的仗,由她所承受的他人之惡(潛在犯罪者,以及社會非難,兩者皆是),於是到最後,我反而最好奇的是她的動機與信念,畢竟現實而言,病患很多一看就不是有錢人,甚至極有可能是社會底層呢。咳咳咳回到這篇故事,我也很好奇易嵐的內心想法,對他有更深刻的認識,從透視角他目前就是個無比強大渾身發光的存在,好奇後續阿葦會怎麼刻畫他呢~🙌
我覺得我跟你說的博士應該是同一個,選擇這種課題我覺得多少與強烈的好奇與社會責任感有關,很多人認為戀童癖需割而永治或判死刑(不管是否已犯罪)(但話說回來割陰莖是不會完全消除性慾的,滿足性慾的方法多了去)所以去研究的都是偉大的人,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就像之前研究大屠殺的作家(雖然結局......)哦易嵐!易嵐就沒什麼偉大的,易嵐愛錢且心理承受能力較高(大笑)一款守財奴工作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