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首先說下開頭吧,“一個香港女人的慘叫”這個……是如何从叫聲能聽出這個人是哪裡的?我覺得如果她發出的慘叫沒有語言應該聽不出哪裡的。如果為了描寫故事發生在哪裡,她是什麼人,應該在後面劇情一點點描寫我覺得會更。(比如描寫地標建築什麼的,讀者一看就知道發生在哪裡。)(銅鑼灣某地廢墟內,傳來女人撕心裂肺的叫聲……)
接著就是女人眼睛被刺破,下體又流血我還以為她被人虐待。搞了半天是在生孩子。我覺得只描寫她生孩子就好了, 至於女人樣貌可以放在後面寫。反正後面描寫進來一個人,那就以這個人的視覺來描寫女人的樣貌包括瞎了眼睛。這樣讀者知道女生的樣貌,同時也能描寫進來的人看到眼前如此血腥一幕的心裡活動。包括表情是震驚,還是恐懼。或者是憐憫。
男人和女人是什麼關係?他們認不認識?男人是意外闖進來的?還是他有虐待女人?女人眼睛就是他刺破的。我覺得這裡應該多增加劇情詳細一些。如果男生是好的,可以增加懸疑和打鬥多一些支線,男人為什麼來這裡?女人是怎麼被刺破眼睛并來這裡生孩子的?感覺兩個人沒有任何交流和劇情。鏡頭一切就到主角畫面了。然後主角剛露面接著一個偵探就被黑社會群毆。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而且我覺得不要上來就說他是偵探,而是靠描寫穿著打扮來體現他的身份。就算電影應該也不會每出場一個人就説他是誰幹嘛的吧?不立刻公佈角色身份,會增加神秘感。讀者會猜測?他是誰?為什麼會被追殺?讀者為了弄清真像就會繼續閱讀下去。 你這一上來就是偵探,不用想也知道他是因為破案得罪了黑社會而被追殺。接下來的劇情一下被猜到,就沒有閱讀感。身為作者就要多搞神秘感,多放煙霧彈就讓你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劇透原因。
應該多描寫偵探的體貌特徵,然後下次偵探出場你繼續描寫同樣體貌特徵,讀者一看就知道是誰了。
一點點小建議,希望你不要介意哈。😆
對的,我希望故事以更具影視的感覺呈現,所以故事的開端,場口會切換得較為頻密一些,希望有看電影的感覺。
故事於一開始故意不交代人物的關係,那個產子的女人,走進密室的男人,男主角病君等,就像看電影般,不會清楚的交待關係,要觀眾在故事裡猜,而且我亦未有打算在這個場口讓觀眾看到他們的關係。
至於偵探,是一個side cast 人物,沒有戲份,用作映襯男主角的能力,所以亦無意花太多筆墨去為他增加神秘感。
小弟第一次寫小說,所以確實有不少東西忽略了,你說得對,例如角色外形上的描述等,惟有繼續努力學習。
非常感謝你的留言,絕對有不足,希望創意搭夠,至少我在這方面有點信心,再一次謝謝你🙂🙂
希望繼續看下去,會有你喜歡的地方😂
希望你能繼續看下去,我覺得由第四章開始,寫得較順心順手,不妨給點意見。還有就是對自己的創作略有一點信心,也希望讀者能享受其中:)
電影鏡頭來回切換,🈶畫面感。就算沒有任何臺詞。觀眾也能看懂也原意往下看。鏡頭來回穿插觀眾也不會覺得淩亂。
你這樣寫?真的不怕讀者看不懂?畢竟文字不能體現出電影的全部畫面感。我覺得作者寫書,除了自己喜歡讀者也會愛上。不然劇情來回切換,都不知道你要幹嘛 🤣你可以研究兩種方式寫,一個電影方式描寫,一個小說方式描寫。然後看讀者更愛看哪個。就知道哪個更受歡迎。不然……
再來就是有句話我只會說一次,那就是「定框想像,與歷境冒險!」
電影、漫畫、動畫都是「便捷的定框想像」。你不需要費腦力去想像,因它已經作好畫面、定好人物、佈好場景。你只需要「看」!不需要用腦費力去想像場景、人物、服裝、物品等等之類的。最強大的優點是「便捷」,缺點是你很難身歷其境!它不會給你觸覺、味覺、和用腦力去想像出來的場景。
而小說只有一項勝過影音,那就是考驗作者功力以及需要讀者自己出份一力,根據小說的文字作骨架、用腦想像去建構彷彿身歷其境的世界。可說是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去達到歷境冒險的效果──影音則否,影音只需要觀眾去看即可,除非是偵探類影音。你懂我意思嗎。
我進一步說,影音已經定好想像了,例如我希望主角是阿湯哥臉容,可是影音定好的主角是傑克布萊克!!你沒有想像空間,因為已經定好了。還有場景,場景無論你是電影大螢幕或手機小螢幕,都已經定好了!
小說則否──只要作者功力足夠,加上讀者自己出份腦子裡的像力──你要誰當主角,誰就是主角。你想要置身於場景之中,你就已經置身於場景之中!!以龍馬ANSON的手法來說只是不夠細緻。你信不信譯本小說有人用龍馬ANSON手法來寫,只是國際作者做得很──細緻藉以達到「身歷其境」的效果!我盡力解釋了,如有不懂,請翻閱國際譯本。
最後我補充一點,通往「歷境」的路有很多條;五覺、食衣住行、情感、來自日常生活體驗轉化於文字、精準極貼切摹寫、虛構物品你有辦法瞎掰到跟真的一樣,那麼讀者甘願被騙一定會當真,我有中招過「愛拉傳奇」是其中一部。我已經分不清哪種是據實,哪種是瞎掰。
「建築物與場所」我特別說明,建築物與場所是華文最大弱點!我很少很少見到摹寫得跟國際作者不相上下程度的文,尤其是還能夠加上趣味化!!
鏡文學裡有位「崑崙」,他的文是五覺中視覺、觸覺、嗅覺寫得好,感受摹寫也強。場景與空間有基礎清晰而不是模糊或概略化。有空可以去看看他其中一至五章。我是隨機一至五章就看得出,其他人就依個人節奏來看即可,沒有其他建議。我也不是打他廣告,我跟他是完全不同的文風。況且,我蠻不爽他為什能夠寫得快,而我搞了快兩年還在80%。啊,前兩句只是私人牢騷而已,請略過。
跟你想的有點分別,可以看看啊。
故事真的邊寫邊想,因為原本只想打發一下時間,但日子久了,開始有人追看,所以中段開始會多了一點鋪排,希望你會喜歡☺️☺️
你看到第四集,世界觀差不多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