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雖說日本輕小說很多都是爛小說靠神插畫翻盤的,但那也是建立在改編產業鏈完整,可以把畫師的人設變成漫畫跟動畫,不然要翻盤其實很難。
其實角色人格的邏輯是可以設計得沒錯,不過通常是用在沙盤推演上,對於群像劇來說這種設計方式就有其必要性,因為每個角色錯綜複雜的關係與互動才是群像劇的醍醐味,如果只靠作者自己用想的,可能會有怎麼每個角色感覺都很像的問題出現。
多對多的時候先把角色人格設計好可以省很多功夫,但就是很花時間。
(補充一下,是畫師自己提的,我是沒要求~)
雖然這樣說挺奇怪的,但我寫小說是為了自己才寫小說的@@
至於群象劇的醍醐味,嗯~
雖然我可以理解錯綜複雜的關係與互動。
但有時候,那會讓故事長度拉太長。
如果角色的錯綜複雜關係與互動,有其劇情上的必要性,那我就會寫,不然......
要我寫到向日輕那種3x以上的。
我......想到就快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