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記美點小食(康強街32-34號康強洋樓地下17號舖)
「掃街」,這個在香港被賦予獨特內涵的詞語,表面上看只是一種清潔行為,但在香港人心中,卻是承載著香港人覓食和樂趣的回憶。曾幾何時,香港無牌小販盛行,他們會在特定的時日到街上擺賣,一輛輛自製的手推車們在街上一字排開好不熱鬧,琳琅滿目的小食吸引著人們從街頭走到街尾,各人選購自己喜歡的小食,邊行邊吃,享受這場平民自助餐式的盛宴,「掃街」因此得名。那是個對無牌小販寬鬆的年代,執法部門時常「隻眼開,隻眼閉。」,成就了香港特有的「掃街」文化。
現在香港幾乎沒有街邊小販,昔日的小販們, 要不進駐舖子,要不絕跡江湖。我對香港的小販政策沒太多看法,只要美食仍存在人間,那就可以了。
這間英記美點小食是舊同事陳姑娘的推介,起初對她推介這小店的潮州粉果時,內心是有點不以為意,因為我對潮州粉果的印象不怎麼好。對於初次接觸潮州粉果,要追溯到兒時和家人上茶樓飲茶。它的個子比蝦餃燒賣大,內餡應該也比較多,想不到一口咬下去,因為外皮很厚,小嘴巴只吃到皮,感覺不到滋味,到吃到內餡,裏頭的沙葛粒和花生粒因為大小不一致又產生咀嚼的不順,導致在我的小小心靈內形成一個挪不開的黑影。
人年紀大了,對事物的包容度也高了,但潮州粉果仍然不是我心儀的點心。想不到初次邂逅英記的粉果時,既有觀念瞬間被打破,軟糯的外皮沒有澄麵的寡淡口感,薄薄地包著豐富的內餡,裏頭既沒有沙葛也沒有花生,非常鮮明的複合調味瞬間換醒味蕾,令人留下印象。
事隔多月,親身來到店舖,除了招牌粉果外,店內還有椰菜豬肉餃、韭菜豬肉餃、魚蓉燒賣和香滑腸粉等多種小食。我自然要再次品嚐那令人驚喜的潮州粉果,但單吃潮州粉果有點單調,環顧四周食客,腸粉和魚蓉燒賣是為熱選,於是多點了一份腸粉。
這種沒有內餡的腸粉應稱作豬腸粉,因形似豬腸而得名,是廣州有名的早餐小食。豬腸粉味道淡薄,需靠各種佐醬增添風味,喜歡什麼口味就添什麼醬,最基本的是豉油和熟油。由於醬料鮮有自己釀造,難有獨到之處,因此腸粉的滑順口感便成了其能否受人喜愛的關鍵因素,而這裏也算做到了。
ns3.140.250.157da2